《古文观止·臧僖伯谏观鱼》阅读随笔
鲁隐公:今天上班想摸下鱼。
臧僖伯:不,领导,您不能摸鱼,您要是上班摸鱼,您手底下的人上班都摸鱼。您应该这样这样这样,不应该那样那样那样。
鲁隐公:你在教我做事?
臧僖伯:不,我觉得是礼在教你做事。
鲁隐公: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臧僖伯:那您自个儿玩去,这节目我不录了!
《古文观止·郑庄公戒饬守臣》阅读随笔
在这个故事里,鲁隐公联合齐侯郑伯去攻打许国,在攻打过程中,"孝子不匮,永锡尔类"的颖叔考被自己人子都射死了,郑庄公当时似乎没有什么反应,后面摆什么猪狗牛羊来诅咒射死颖叔考的人,啊这?诅咒一下就可以了吗?颖叔考可是给你"掘地见母"灵感的人哎!
郑庄公在攻打下许国后,不占领许国土地,确实值得夸一夸,但你干嘛又提到你弟弟共叔段呀!
《古文观止·臧哀伯谏纳郜鼎》阅读随笔
臧哀伯就是臧僖伯的儿子,父子两个的谏语一样的理正辞严,一样的条理清晰,一样的没让劝谏的对象听从。
鲁隐公至棠观鱼,鲁桓公收宋郜鼎,都是不符合当时的礼乐制度的,然而春秋时期早已如孔子所言"礼崩乐坏",周王室已经非常衰微,礼对他们的约束力已经很少,所以隐公、桓公都不听从劝谏。
但臧哀伯所说的话,不仅适用于当时,对现在也有教育意义,大至一个国家,高级国家领导人要做好的榜样,下边官吏才会警戒畏惧,不敢违反纪律,小至一个家庭,长辈要在小孩面前树立好的榜样,才不会出现"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情况。
《古文观止季梁谏追楚师》阅读随笔
学到了个写作方法,就是侧面烘托人物。
斗伯比非常熟悉楚国攻打随国不利的原因,也有了破敌之策,且很了解随国的少师这个人的性格特点,短短几十个字,就突出了斗伯比这个人的厉害之处,然后楚国的另一个将领熊率且比只用了五个字,便令人对"季梁"这个人的能力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季梁在,何益?"——随国有季梁在,这计策不行吧?
季梁后面果真识破了斗伯比让楚国假装疲软的计谋,并说了一大堆劝谏随候。
劝谏内容总的来说,就是忠于民而信于神。再精炼一点就是一个字:利民。
祭祀时无论跟鬼神说什么,包括牲畜肥硕、谷物丰盛、酿酒鲜美等等,都是在民力足,民心睦的情况下,民力不足,民心不睦,鬼神都没了主,所以重点还是在民。
好家伙,我直接好家伙,前几篇的主角都没劝谏成功,这篇随候竟听进去了劝谏,真是难得。感动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