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佛陀强调不杀生,《博伽梵歌》却提倡去杀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同样是印度瑜伽精神,为何《博伽梵歌》奎师那倡导去杀人去战斗,而佛陀却提倡非暴力不能杀生?

前些日子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看似完全相反的两个旨意,应该如何解释?


我是这样理解的:

1.次第解脱,当下的目标不同

不能用两把尺子衡量一个当下,也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两个当下。需要找到目前自己最高的目标,那就是正道,次第解脱,一层楼一层楼往上爬,像蛇一样会脱下旧衣换上新衣,从一个较低层次不断走向那个较高层次。应从当下的最高意识去获得力量。


2.与至上合一的方式不同

歌中,"应战"之更深一层,奎师那倡导的是与神圣者,与内在深处的自我面对面,顺从与臣服命运之轮,与神合一。

非暴力的初衷是创造一个外部安全的环境,更深一层,佛陀倡导的是让我们自内生出无畏之心,去除对立的实际存在,与那命运之轮抗争,与神的合一。


3.正法与邪法不同

有人也许会问,那发起战争的,也可以打着歌中不执的旗号,毫无畏惧并心安理得地杀人,认为那是他的天职,怎么办?

答:不执与无畏都倡导的是与自己内心深处(至上意识)面对面,不执强调行使正义之战,杜绝一切私欲,绝对的爱和绝对的恨均能摆脱业力的捆绑,由外向内,获得解脱之力;无畏则是摆脱虚弱,并没有了实际战斗对象,而是解决没有意义的虚无,成为真正的勇士,由内向外,达至究竟涅槃。

如果让我们再上升一个更高的层面,连对立的正邪双方都会消融,那就不是二元世界了,那是解脱之境本身。


胜雄甘地同样一边读着<博伽梵歌>,一边运用着的是佛陀的非暴力,所以歌教导的不是去暴力杀人,而是本着一个不执的心去行使职责,并接受所有的结果。佛陀告诫的也不是纯粹的不杀生,而是本着无畏之心与命运抗争。

所以,二者并不矛盾。



文/文婷  (微信:39786793,欢迎交流)

文章为原创,转载请联系本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场景 还是以上文中的场景进行举例:每新增一个球类,就需要新建一个相关类,并修改工厂类中的 constructor ...
    柏丘君阅读 741评论 0 0
  • 生命在繁衍的时候既不希望下一代与其一模一样,也不希望与其完全不一样,而是要基于更强地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果环境适宜,...
    光华同学阅读 4,375评论 0 51
  • 下面这个例子说明外部环境中的局部变量没有被释放 修改函数,使fnArr0 输出0、fnArr1 输出1、fnArr...
    从前慢pearl阅读 2,44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