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的宝宝一岁多,长得超萌超可爱。
前几天去他们家玩,忍不住夸赞,“宝宝好乖好可爱啊!”
朋友的母亲在一旁听了,脸上的喜色只短暂持续了一秒,连忙摆手,提高声音,“哪里哪里,丑得很丑得很。”
朋友两口子陪笑着,有些尴尬。
我识趣地赶紧收住话题,拿着玩具逗孩子玩,心里却堵得慌。
明明是发自内心地赞美孩子,却好像是犯了禁忌,惹了祸端一样。
朋友母亲的态度,让我想起了我的父母。
他们是一个时代的人,成长环境差不多。
生长在条件艰苦的五六十年代,生活都成困难,更别提读书。
读书少,学得的道理很多都来自现实生活,一些很奇怪的观点植根于他们的三观里,也投射在我们小时候的成长环境里。
就比如自家孩子被夸奖这件事,他们是害怕,甚至是忌讳的。
就好像孩子收获了赞美,就会招来不幸似的。
2.
至少,我小时候从父母那里接收到的信息是这样的。
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母亲一直教导我要好好读书,长大了才能有出息。
在学生时代,我一直把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
尽管我也并不怎么理解到底怎样才算是好好读书,也想象不出来自己长大后到底怎样才算是有出息。
可对读书这件事,我态度一直是很端正的。
从小学起,一直努力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有时候大人碰见我爸妈,就会夸一句,“听说你家女儿成绩很好,真厉害。”
我母亲总是会违心地来一句,“没有没有,只一般而已。没多好。”
平常,也总是会获得老师的夸奖和称赞,尤其是开家长会的时候,父母的脸上也似乎格外增光。
可父母高兴归高兴,却也依然不认可别人对我的夸奖,也从不主动夸奖我。
甚至有一次我转达老师同学的夸奖,母亲却泼我冷水,说我简直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其实,我只不过是想要他们确认一下,我老师同学说的是不是对的,我到底是不是真的优秀。
因为他们是我最亲近的家人,我需要他们的认可和鼓励。
3.
可母亲的话,浇灭了我的期盼,甚至让我觉得无地自容。
于是慢慢的,我再也不提别人的夸奖。
而旁人的夸奖对我来说,也一度成为令我感到羞愧的负担。
因为觉得自己配不上他们的夸奖。
是啊,连我爸妈都没说我好,你们说我好,肯定是假的,我其实一点都不好。
对,就是这样的心里历程。
一边不断地努力,一边却不断地处在怀疑和自我怀疑中。
努力归努力,却永远不知道要努力到何时才是头。
母亲说,骄傲自满会落后,谦虚才能进步。
所以你不该觉得自己好,你满足了,就不会努力进步了。
所以,我谨遵教诲,学会了谦虚。
别人说,“哇啊,这么难的题你都会,好厉害!”
我心里知道是自己脑子转得快,嘴上却只能谦虚地说,“勤能补拙,我做的题多而已。”
老师说,你可以胜任这个班干部职位。
我摆摆手,我不行不行,还需要锻炼。
……
4.
这种谦虚,养成了我谦和的性格,处处谦让,处处谦卑,并且成功地把这些美好品质带到了工作中。
领导说,你这PPT做得不错。
我摇摇头,进步的空间还很大。
领导说,这个主管的位置你们三个人竞聘,好好准备。
我摆摆手,我资历不够,让他们去吧。
领导说,你英语好,明天去帮忙接待了外国客户。
我心里发颤,连连拒绝,我只学了皮毛,难当此大任。
……
于是,我成为了不骄傲,不高调,谦和、谦虚、谦让、谦卑的人。
我不与人为敌,不争不抢,不哭不闹。
其实自己却深知是因为在长期的这种自我怀疑和纠结中,我再也找不到自信。
而现在,虽然我在道理上已经完全懂得如何重塑自信,可从小就开始的消极心理暗示让我感到很无力。
所以,在看到那些“压抑式”,“否定式”的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我真的很揪心。
尽管朋友的母亲生怕我夸奖了她孙子会给她孙子招来不好的事情,但是,下次看到宝宝,我还是会发自内心地夸奖一句,“宝宝好可爱好乖!”
不管上一辈人怎样看待夸奖这事,我还是坚定地认为,适当的夸奖和赞美是一种正面激励,是对孩子的认可和接纳,会更有利于孩子建立健康和自信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