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2日,早6时38分,唐山发生5.1级地震。震级中等,但也难免勾起对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的苦难记忆。
1976年7月28日,也许看我文章的大部分人还没出生,唐山遭受了7.8级地震的侵害。按照震级表计算,1个7.8级地震是5.8级地震能量的1000倍,今天的5.1级能看到锅碗瓢盆的晃动,可想7.8级会是一个什么惨况。
20多万人因此丧生,一座英雄的城市基本瘫痪,以致于1976年以后的唐山再也没有高楼大厦,现在的唐山,普遍的建筑也都在3层高,包括酒店、街区和居住区。
除了物质方面的损失,还有更难抹平的心理阴影。电影《唐山大地震》或许能勾起局外人的部分同理心。从那次地震中幸存的人,生死财富相对看淡很多,很多在佛学和心理学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
先为幸存者高兴骄傲,为逝去的人默哀,为今天的唐山祝福!
恐惧一方面来源于未知,一方面来源于不可驾驭,而地震同时具备这两个特征。
今天攻略研究院就来带大家探讨下地震的成因。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是首次解释地震较为科学的理论。
魏格纳认为,3亿年前的太古代,只存在一个整体的陆地和一个整体的海洋,陆地漂浮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上,而到了中生代,受东西潮汐的摩擦力和两级向赤道的离心力,陆地产生漂移并逐步分裂,一步一步的漂移,形成了我们今天的七大洲五大洋格局。
地震伴随陆地漂移和分裂而生。
问题是,这么大的半球体,哪有那么大的力使大陆能漂移几千公里并四分五裂呢?为了证明大陆在漂移,魏格纳亲自前往格陵兰考察,不幸遇难,献出了50岁的宝贵生命。
接下来登场的是海底扩张说。
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时没关注海底发生了什么。随着潜水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海底不是平坦的,而是高山和低谷连绵,大西洋底部与太平洋、印度洋底部山脉相连,长达65000千米;
而且海底热流非常大,大西洋裂谷所测得的热量甚至相当于300米厚的煤层燃烧几百万年释放的热量。海洋底部不断有新生的洋底推开旧的洋底向两侧扩张。
海底扩张说大抵如此,这显然能为大陆漂移提供佐证。
最后登场的是板块构造说。
板块构造说则把海底和陆地联系在一起考察,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板块之间不断摩擦碰撞。
地表上的动荡不定,其实来自地核内部无比巨大的热量,这种热量足以导致海洋和陆地不断的分裂组合,形成高山大河。
板块构造说显然是弥补了大陆漂移说中的移动力。
而地震则是板块运动的副产物。
当然,板块运动是今天地震频繁发生的主流解释。
非主流的解释还有:
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导致地表断层而地震;地球内部物质相互作用产生了大爆炸,击碎岩石层后导致地震;也有更悬的说地震是由于天体引力而发。
最后附上地震的两个衡量标准:
最常见的度量方式就是地震震级。
就好比长度是用尺子度量,时间用钟表度量一样,地震震级也是用工具度量出来的。
这个工具叫地震仪,地震仪在地震发生时能记录到地震波,然后通过d对数公式计算得出。
由于地震震级不如大地震,中地震、小地震等定性说法好理解,附上对应表: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
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所以,唐山此次地震是中强震。
另外一个衡量方法是烈度,可以理解为地震带来的损害程度。
我国烈度为12度:
Ⅰ度; 无感,无破坏性;
Ⅱ度; 敏感的人能偶尔感知,无破坏性;
Ⅲ度; 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无破坏性;
Ⅳ度; 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无破坏性;;
Ⅴ度; 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Ⅵ度; 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Ⅶ度; 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Ⅷ度; 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 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Ⅹ度; 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Ⅺ度; 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ⅩⅡ度; 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本次唐山地震烈度大概在6-7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