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来自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早在大二就有幸入选了唐奖答辩面试,但是由于准备不够充分而且自身硬实力不足最终落选。此后,我便在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并希望它能在本科结束前能够生根发芽。于是两年后,我又回来了。
今年由于疫情原因,2020年唐奖面试推迟到了2021年1月19日,时间在大多数同学期末考试后不久,但大四上学期课业压力不大,因此有比较充足的准备时间。这一次,我想,一定要做好完全的准备,不留遗憾地踏上答辩舞台。
正式准备面试是从1月12日开始的,分为两个部分:自我介绍和问题回答。100s的答辩时间,我的建议是:自我介绍50~55s,问题回答40~45s。下面我就两个部分分别来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1. 自我介绍
内容方面:一定要突出自己的特点,用最简短的语言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要给自己树立标签,当然不是虚浮夸大,只是为了让人耳目一新,有继续听下去的兴趣。
表达方面:熟能生巧,刚开始背的时候几乎每一次都会出现错误或者卡壳,这是必然的。而经过反复地琢磨和训练,就可以尽量把它训练成一种肌肉记忆,不需要思考都能说出来。另外面试现场不比平时训练,偌大的会场,上百名同学,还有来自评委老师们的目光交流,很容易引起紧张情绪。因此,我们在训练的时候就要营造正式答辩的气氛,姿势站好,话筒拿起,对着镜子尽量避免小动作。同时给自己录下音来,之后可以借此调整自己的语速语调。
2. 问题回答
回答模板:要思考出属于自己的一套答题模板,不管什么题目都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展开。我的回答模板可参见下方链接文件的最后一页。
资料收集:问题回答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名人、经济、科技、国际关系、个人、文化、地域等等,我们可以搜集往年各个学校的面试题目,对其进行整理归类。对于每个题目,我们先了解其背景,查阅相关资料后,按照制定好的模板整理出一份回答稿,字数控制在200-250个字左右。面试现场可以带入纸质资料,虽然很难押对题目,但是如果准备的问题面足够的广,那么就可以通过对比迁移的方式,在现场写出观点明确并具有说服力的答案。我和女朋友一起整理了2016-2020年各个学校的真题,针对每个问题收集了相关资料并写好了答案,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在下面的链接中自取。
时间把控:自我介绍部分较为固定,容易控制时间,但是问题回答的变数较大,在思考回答、写草稿时一定要条理清晰,并注意字数。超时会给老师们带来不好的印象,也会打乱自己的说话节奏。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T_C2stj4Y8MeQn0Q17jUA
提取码:s26m】
每年我们学校大概有130名左右的候选人,最终评出60位获奖者。本硕博一起进行答辩,最终获奖者本科和研究生大概各占2/3和1/3。每个学院有5个推选名额(本科和研究生总共),来自大院的同学可能比较吃亏,因为对于你们而言,院级选拔比最终答辩竞争还要激烈一些hh。
有些同学可能会对唐奖面试时的公平性提出质疑。我想说的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绝对的公平,面对问题我们要从多个角度来看,就比如在同一组内序号靠前的同学虽然准备时间较短,但是可以回答的方面更多,也容易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靠后的同学有足够时间来思考和整理答案,但是观点很可能和前面的同学重复,容易引起评委的审美疲劳。外界因素无法控制,我们能做的就是充足做好自身的准备,笑对一切。
今年有幸拿到唐奖,也算是为我的本科生涯划上一个比较完美的句号。最后我想说的是,答辩现场上最重要的就是自信。表现出自己的风采,你就是最靓的那个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