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在我的实际工作中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作为营销,激励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每个月都要很烧脑的设计企划案,以此来推动营销员更加积极的拓展业务,一方面赚取收入,一方面更好的经营和维护客户,这样才能确保公司持续有效经营。

但,如果企划案不上心的话,很容易出现“助长”人的“贪婪”、培养了团队的“恶”。

如何理解呢?常规,上栗子。

比如,这个月推动业务发展,奖励营销员价值1000元的平板,下个月如果激励方案低于这个平板价值的话,营销员的工作积极性就会有所降低。所带来的管理结果就是,激励方案必须每个月不断加码,才能确保固定的业务平台。

所以,作为公司的企划人员一定要懂得一点心理学。我的应对措施是什么呢?

既然有“阿伦森”效应,那就放大它的正面积极作用。只需要在设计企划案时,遵循人性,放大人对“真善美”的追求。

比如,我会借助一些节日,发挥每个节日所产生的企划效果。母亲节,我们会用梳子、洗脚盆来放大营销员对“孝心”表达的需求。

三八妇女节,我们会用化妆品、丝巾、插花节、读书会活动来放大营销员对“美”和“独立”、圈层突破的需求。

儿童节,我们会用亲子活动来放大营销员对“陪伴”的需求。

除了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方案外,在我们的营销管理中,有着更多的荣誉体系,类似幼儿园小朋友的小红花。

我们会有笔记书写榜、当月成交王、当日勤奋小蜜蜂等奖项,也许是一个大头像上榜的机会,也许只是一个流动红旗、一张荣誉证书,但,“被肯定”、“被认可”、“被关注”是每个人的内在需求。

而这些小举措,恰恰很好的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

总之,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光看到了太阳照射后留下的阴影,却忽略了阳光普照的温暖和力量时,留给我们的只有担心、害怕和彷徨无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