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懂心理学。我一看理论性极强的心理学的书就困倦不已。但我的敏感异于常人,可能在你看来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的事情会让我浮想联翩。妈称我为天真,在她眼里这是想象力;朋友称我为思之过多,在他们眼里这是少女的天性;我不觉得,可能我生性冷漠,缺乏与人正常交往的能力。
早前就想写一本简述快极至悲论的书,扉页上印着一个彩色人群里黑白颜色的我。这不是心理层面的书籍,反之应该是一本特殊的自述。外在看似众生中的普通一位,心理层面上早已跨过山川湖泊。像我给自己的定义一样:心中长路漫漫却始终张不开双腿。
我依附于人群。群体是带给我幸福因素中不可匮乏的一份子。不比一些特立独行的人一样能做到远离人群怡然生活。人群于我,就像药,能治百病。
当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欢笑在群体中的我开始走私开始周游开始思想上四处游荡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并不快乐。那是一种由心底渗透到全身的感觉,但神经是麻木的,嘴角依旧上扬,眼睛依旧眯成一道弯弯的缝。大家都认定现在的我快乐至极,但我觉得我的眼眶里有泪珠在打转,嘴中有未出口的啜泣与抽噎。此时的我,悲痛至极。
我问了一些朋友,给我的回答也不尽相同。但从我个人的主观意识看来还是无法解释这种心理状态出现的成因。明明是快乐的,不能称为极致但也是笑着的快乐为什么会感到悲痛欲绝(这个词可能你会觉得用重了,但那种状态下确实是这种感觉)。
我不确定这种心理状态是个人独有的还是群众普遍的。直到之后的各种聚会的活动中,我开始观察别人。毕竟这个问题不太好直接问,当事人自己可能也不确定自己的心理状态,这只能怎么做呢?这只能旁观者去看去感受。这时候我敏感的特性发挥了它该有的作用,我得到了一些答案。
往日不喜言语的别人眼中的透明人突然变得多话起来,各种礼数一样不差的时候他们在笑。我不喜欢这样的他们,他们也不喜欢这样的自己,这样的反差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原因中都夹杂了一些连他们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的目的性。这个时候,当事人的心中冷暖交杂,快极至悲状态产生了。
快极至悲这个理论没有得到任何的证实它就是真实存在的,这只是我对于一种状态的定义:应该高兴的笑的时候实则苦的滋味要溢出来。可能看到这个定义你会不由自主的与自己对应着去看然后转身告诉我你并没有这种状态我这完全是虚无的理论。当我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我说过它具有普遍性但也只是基于你经历过一些然后体会到的一种心理层面的感受,或许你生来安逸无忧一生平安喜乐不会受这种状态的干扰,但幸运的人永远没那么多(但愿只是一种消极的想法)。
初试牛刀,之后我可能依旧不会读一些心理层面的书籍。比起满篇的空空理论我更喜欢用自己的敏感去诠释一些东西。
以上
粗鄙之见
若有异议
皆接受并欢迎交流。
20170120徙淤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