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见过一条站着的河流?

 一位诗人和他的七首诗(一)

 

老槐树:一条站着的河流

 

作者:韩簌簌


 

你有没有见过,一条站着的河流

曾以一棵槐树的姿态

带着乡音,带着树根下那一捧黄土

带着一个地区 漫漶的流民史

顺着一条大河的走向

一路向东?


在入海口

在每一个黄河人的身后

都站着这样一株古槐:

刻着旧姓氏,刻着祖宗牌位的槐

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血气

从此落地生根。所以在黄河口

翅碱蓬们才如此有血性,苇荻们才如此泼辣


此去六百载,风霜两相隔

老槐树啊老槐树:

那在你的帽檐下迈出第一步的,

哪一个才是我的先人?

在根系遍布的华北大地上

哪一条沟陇边 埋着他们

还没有被验明的

真身?



点评:孙慧峰


        在国内,讴歌土地、乡村、母爱乃至植物花草的分行作品,多年以来一直占据大小刊物,绝对主流。这个“多年以来”少算也该有六十多年了。能在这么长时间强塞给读者,说明编辑思路传承的稳定性,也说明这样的分行文字的安全易得。六十多年来,世界的科技和人文认知在突飞猛进,而中国的分行文字还在“郭小川”,还是坐在阁楼里写“麦子”、写乡土,说明中国这个农业大国,骨子里乡野惯性记忆还是非常牢固的。但是,好诗不分题材和写法,在泛滥不止的乡野历史书写中,其实很有好作品的,比如刘亮程,他的早期乡土诗,不用“大词”,也不写宏大事物,期作品里的真诚和朴实,却读来就很让人动容。这说明,只有当真实和精神出现,诗歌才站立起来,才能避免假大空,才能避免词语的谄媚、思想的陈旧苍白。

        要想图陈出新,必须有独特的思维和想象,哪怕这想象只是想象出一个词,或一个比喻,也就与那些俗套之作拉开了距离。《老槐树:一条站着的河流》这首诗就是这样,把躺着的河流与站着的古槐互相比拟着,来写出民族的“根”与“血液”,技巧上很有匠心。


一个齐国人与一条河流(节选)

 

韩簌簌


        黄河楞生生地把一个叫东营的小村庄冲刷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海滨城市,并让人们开始重新关注这片退海之地上丰富的矿藏和奇异的动植物群落。

        从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朝先后5次从山西的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中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后,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作为入海口城市的东营,其广饶、垦利、利津是山东地区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92个县(市)的一部分。

        可以说,一部黄河入海口史就是一部曲折的移民史。

        所以我才写到“在入海口,在每一个黄河人的身后/都站着这样一株古槐:/刻着旧姓氏,刻着祖宗牌位的槐/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血气/从此落地生根。”



作者简介:


        韩簌簌,女,山东东营人,中学教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山东作家班学员,山东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东营市作协副主席。作品多以组诗形式见于《星星》诗刊、《诗刊》、《人民文学》、《诗选刊》等纯文学刊物800余首,并编入其它多种年度诗歌选本。个人诗集《为一条河流命名》于2012年11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获奖或其它文学荣誉有:

       曾获台湾第八届 “叶红女性诗奖”,第七届“万松浦文学新人奖”,《诗歌月刊》首届“DCC杯”全球华文诗歌大赛首奖,中国作协举办的平顶山“三苏杯”全国诗歌大赛特等奖,中国诗歌学会举办的“诗光潋滟民丰湖”诗歌大赛特等奖,“东坡诗歌奖”华语诗歌大赛一等奖,中国(海宁)·徐志摩微诗歌全国大赛银奖等,2013年被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部等四家单位联合授予“齐鲁文化之星”称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