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56——后见之明

现在讲一种人性偏误——“后见之明”。

一、“后见之明”是什么?

“后见之明”是一种人性偏误,指的是在事情发生后,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事前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当我们回头看过去的事情时,我们会屏蔽掉自己之前的错误预测和判断,只记住那些看似准确的预测,这会导致我们过度自信,下次判断时会高估自己的能力。

二、相关理论和概念

这种偏误的产生与我们的大脑工作机制有关。当我们面临一个新的情况时,我们会做出预测和判断,但由于信息不完整或其他因素,我们的判断可能会出现偏差。然而,当我们回顾过去的事件时,我们会倾向于记住那些正确的预测,而忽视或忘记那些错误的预测。这种记忆的选择性会导致我们产生一种错觉,即我们之前的预测和判断都是准确的。

三、生活场景说明

举个例子,比如你在投资股票时,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做出决策。当股票价格上涨时,你可能会认为自己的判断非常准确,高估了自己的预测能力。然而,当股票价格下跌时,你可能会忽视或忘记之前的错误判断。这种后见之明偏误会导致你在未来的投资决策中过度自信,可能会忽视风险,做出冲动的决策。

四、应对措施

要克服这种偏误,我们需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总是做出正确的预测和判断。此外,我们可以多听取他人的意见,考虑不同的观点,避免过度自信。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反思和总结过去的决策,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