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故事

    今天,发现很多朋友在发圈,说什么端午节快乐啊!我一直认为端午节应该是一个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据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遇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被赶出都成流放,他在流放中,写下了《离骚》 ,《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并且独居风貌,流行深远,因而端午节又名诗人节,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看到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他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头投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些渔夫把准备好的饭团,鸡蛋纷纷扔进海里,说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吃屈大夫的躯体了,还有渔夫往海里倒黄酒,说蛟龙水兽喝醉了,不能伤害屈大夫,表达了大家对屈原的爱戴和怀念。

    以后每年的端午节,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黄酒的风俗,大家用这个节日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所以,传统节日,我们要知道它的故事和过节的意义,端午节其实是一个纪念屈原的节日,这个节日在淡淡的伤感中感悟,或许大家在节日里有机会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粽子,把传统节日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