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小欢喜》中的方一凡是个超级害怕读书的孩子。每次看书都觉得书本认识他,他不认识书本。学习课本简直就是催眠书,一看就想睡。
不知道你是否也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书捧在手里,但就是看不懂,看久了思绪飘远了不说,还会打瞌睡。有些人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年纪大了,读书的理解能力下降了。又或者觉得这是书本不够吸引的问题。
但其实这都是因为没有掌握读书方法的原因。
日本东京大学学生西冈一诚在《高分读书法》一书中指出:只需在阅读书本前,做好2个准备步骤,读解力将会有大大提升。
西冈一诚高中就读于一个从来没有学生考入东京大学的学校,而他本人也是复读3年后才考上东京大学。他考上东京大学的关键在于用了高分读书法,让成绩得到可大幅提升。
今天我将从3个方面解读读书前的两个步骤。
一、书总是读不透,是因为没有做好准备
在知乎上有一个关于看不懂书的救助问题:一本书看不懂还有必要继续看吗?
求助者是一名大学生,平时挺喜欢阅读,但最近看的书却看不懂了,越看越乏味,越没有读下去的兴趣。然后问社团的老师怎么办?
社团老师告诉他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写作习惯,有些作家的书的确不容易读懂,那就先不要读这一类型的书,等培养了阅读兴趣之后,在去读。
结果该名学生疑惑了,是自己读得不够认真的原因吗?还是像老师说的那样,先不读了?
不知道你曾经在阅读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读无论是精读还是粗读,读完之后都不知道书的内容说了什么,记不住书本的内容,或者还会怀疑是自己的理解能力出现问题。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读书前没有准备好,才会出现难理解状况。
西冈一诚指出:“书读不透的原因,90%都是没有提前准备好。”
读书有两个需要提前准备的步骤,而读解力跟这两个步骤有着莫大的联系。
二、装帧阅读法,助你快速从小信息中获取大价值内容
东京大学的学生在外人看来都是具有强大读解力的人,他们能快速地理解书本内容,并运用在实际中。
但作者却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答案,东京大学的学生们强的不是在读解力上,而是在从细节中获取线索的能力上。
就拿平时的阅读理解来说,他们通常不会直接看文章,而是跳过内容先看问题。因为问题和内容是有关联的。
另外他们在阅读文章前,也会先检查一次文章的题目、引文等细节,通过这些细小的线索获取文章的内容。
如果换到书本上,我们同样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获得书本的相关内容信息。
即我们可以通过书本的标题、封面、腰封等细节处的文字,获得书本内容的相关线索,帮助理解书本。
这种方法称为“装帧阅读法”。
那如何通过装帧阅读法获得更多的信息呢?
这其中其实有3个小技巧:分割法、连接法和深读法。
三、假设法让你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
装帧阅读法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获得从某个角度或某个部分解读书本的相关线索。想要更全面地了解书本内容,我们还需要做好假设准备。
具体可以结合4个步骤做好假设:
①明确读书的目的。
拿到书本后,不要着急着开始读书,而是要在装帧阅法读后,在了解书本大概的基础上,问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是想获得什么样的知识?获得怎样的提升?
用问句的方式多提问自己读书的原因,然后在便签纸上写上阅读的目的。
②看目录思考如何实现读书目的
带着问题来思考书中的内容,如何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法。
③目前自己的状态处于什么水平
在上一步的阅读后,把自己当前的阅读理解状态记录下来,作为下一阶段的阅读起点。
④当实际读书与假设有出入时,适时作出调整假设
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书本的内容与自己假设的内容存在出入时,要适时调整问题,再重新规划读书的路线。
所以整个阅读假设是按照阅读目标、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阅读的起点这三者的顺序来做出的,我们要在实际阅读中,不断修改阅读假设。
结语:
很多时候都不是书本难读懂,很大原因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阅读技巧的原因。
读解力是我们阅读理解书本的能力,想要快速地理解书中内容,最好是能带着问题来看书。
《高分读书法》从简单的目录、书本介绍让我们对书本有一个大概了解,然后通过假设法带着问题去看书,内容更加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