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仅仅过去了四分之一,就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打击。中国境内的疫情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才稍微平稳下来,但全球的疫情还在无休止的蔓延;年初的mamba out成为了大家心中一段封闭的记忆;最近日喀则的地震、客运列车的出轨、西昌的森林火灾等种种现象无不告诫着我们活着就是多么幸运。
前几天,湖南省安排初三、高三年级4月7开学复课,让所有学生和家长看到了重返校园的曙光。前天教育部宣布全国除了湖北省和北京市的其他地区的高考和志愿填报时间延期一个月,使得高三的学子和今年要上考场的人以及家属不再为此感到无谓的恐慌。高考这个词好像自从我们接触到课本之后就很难再和它逃脱关系,特别是上了高中,就以它作为终点线来衡量自己学业最终的巅峰状态。事实上的确如此,在高考阶段,咱们大部分人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角函数倒背如流,方程几何样样都会,依靠理综来发家致富,利用上千个单词和几百首古诗词来忽悠改卷人。而如今高考离我已经过去了七八年,一提到它,脑海里记忆犹新的还是那两句话:距离高考还剩多少天、高考完你就可以解放了。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前半段人生所有的付出和一切的努力似乎都只是为了高考的感觉;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似乎只是为了高考能够取得一个好一点的分数;而高考的成绩似乎完完全全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我想参加过高考的人在高考前都应该思考过这个问题:假如自己没考好会怎么办?不管大家的答案是怎么样的,反正我心里是没有答案的。因为当时连自己正常水平是什么样的都很模糊,又怎么能去判断自己考没考好。换句话说,一个连985、211是什么概念都搞不清楚的高中生,生活在一个只要考上二本就能吹响半边天、考上一本就是光宗耀祖的圈子里,自己更是连一所心仪的大学和一个很在乎的专业都没有考虑过,心中唯一一点想法就考个军校为家里节省点开支,另外就是还背负着一条“最多只能考上二本”的寄语。就是这样一个高中生,高考发挥正常无非读个普普通通的二本,没考好就去读个三本或者专科之类的,哪有什么资本去回答自己如果没有考好会怎么办,唯一能给父母一个交代就是无论如何我不会去复读。总之,越是接近高考,自己越是不断地调整心态,放松心情,该吃吃该睡睡,使得高考那两晚自己睡得挺安稳,就是考场旁边小树林里的鸟叽叽喳喳的比较闹心。
高考的重要性想必人人都知道,每年但凡家中有一位高考生,那他的学习状态将时刻牵连着全家人的心。因此,有人说高考是鲤鱼跃龙门的门槛,也有人说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只要高考考得好,就能上一所好大学,拿着文凭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从而可以活出不一样的人生。根据事情的发展规律和大部分过来人的经验,好像是这么回事。这几年,在同学的带领下或者是自己闲着无聊,也去参观了长沙市内大部分高等院校,再加上体验了湖大与科大的生活,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的。因为一所全国排名靠前的重点大学大学和一所普普通通的大学还是有一定的差别,除去自己和身边同学的一些主观因素,就拿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设施条件、生活环境、学习氛围、择业机遇以及建设经费等客观条件来横向对比,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就以长沙市内的高校打个比方,重点大学宿舍和教室一般都有空调,冬暖夏凉;而有一次冬天,我去过林科大里的教室坐了一下午,教室里一般都不会超过五个人,然后自己一直被冻得瑟瑟发抖。另外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重点大学的声誉和名声下,各公司招聘机构基本上是主动找上门来的,学生一般只需一张文凭,然后适当的吹捧一下自己,就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普通高校的学生就不太一样,一般需要拿着文凭,提着各种在大学里考的证书和成绩,挨个挨个打电话去争取面试的机会。当然相对来说,好的学校有优势肯定也有劣势,但都只属于客观因素,最主要还是取决于自己是否能够利用或者是否能够克服。比如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上了四年大学只是为了将一张录取通知书换成一张毕业证书,甚至学校里还有拿着录取通知书来,读了两三年又拿着录取通知书被退回去的。另外,大部分人的高中应该都过得很充实,当然我也不例外,每天骑着自行车,早晨不到六点就起,晚上十点多才回,回去之后再学习个把小时,三年如一日,风雨无阻;而到了大学,早睡便成为了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早起那肯定是早晨要出早操,平时课堂上不是睡觉那就是手机还有电,一学期下来学习效率最高甚至能爆表的莫过于是考试周的那一两个星期。所以一个连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都把控不了的人,更不用说进入大学前的各种规划和畅想,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到头来不知道自己浪费了多少时间。
因此,再好的高校也有颓废的学生,再差的高校也出优秀的人才,所以高考只是普通人走向成功的一种捷径,一个三位数的分数只能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绝对不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为高考只是人生的转折点之一,常年累月历练出来的那份坚持和那颗渴望成功的心才是最主要的。人生的转折点更是数不胜数,可能是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或者是一个选择,甚至是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因为只有活着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