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

《社戏》,是鲁迅先生选自《呐喊》的一篇小说。初读课文,十分生疏与乏味。不像小说,小说的情节应该是跌宕起伏,而这篇文章似乎更像散文。甚至连老师也说过:"若是不让我看出处,我会以为是《朝花夕拾》里的节选。"

《社戏》讲的是鲁迅先生少年时到赵庄平桥村看戏,发生了各种冒险经历。全文表达了鲁迅对儿童时期生活的美好怀念。

由于这篇课文较长,老师为了方便我们理解,便把这篇文章分段,用几个小标题的形式给我们展示了出来,分别是:平桥概况,伙伴游玩,无船看戏,夏夜行船,赵庄看戏,偷豆吃豆,赵庄返回,送豆吃豆。

文章第一段是讲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确实,写出了平桥村的具体位置,以及那里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若说是看戏,我便发现鲁迅先生小时候太可爱了,为了去赵庄看戏而发脾气,还不吃东西。从文中"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就可看出鲁迅儿时的那份童真。

因为这确实是那样,我们儿时为了一个自己心仪已久玩具,而哭着央求父母给我买。他们因为拗不过你,所以买了。而鲁迅的外祖母与母亲就是这样,再加上双喜的"包票"。她们便放心的让鲁迅去赵庄看戏了。

在去看戏的路上,鲁迅写了很长一段的风景。风景随着心情变化着。慢慢的从期待惊喜转化为沉静悠扬。"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可以看出小孩子急切,迫不及待想看戏的心情。

接着,课文用了七段来写社戏。戏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有铁头老生,蛇精与老虎,最好的一场小丑的。以及孩子们最怕的老旦。孩子们从那种新鲜刺激感默默走向安静。

回去的路上,孩子们都饿的不成样子。于是偷摘了六一公公和阿发家的罗汉豆。偷用了八公公的盐和柴。烧火,开开心心的吃豆子。这是孩子们的天堂。没有诗经,没有父母。是无忧无虑的。偷豆子吃的那一段经历一定在鲁迅脑中紧紧的记住着,很多年后还依然记得。

因为从最后一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就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一定十分开心与怀念那段时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建,但母亲也已...
    人已散去阅读 1,152评论 0 0
  • 社 戏 鲁 迅 训练重点 一 叙事有详有略 二 景物描写 三 虚词的表达作用 预习...
    sea20192019阅读 853评论 0 0
  • 《社戏》是鲁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鲁迅先生192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以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
    一棵树66阅读 3,233评论 0 3
  • 人生若只如初见 ——《社戏》教学设计 文/夏海芹 一、学习目标 1.看社戏,谈感受。 2.析人物,解乡情。 3.游...
    天下果盒1234阅读 2,227评论 0 3
  • 溜溜梅低年级“天天图说”: 时间:4月4日 题目:《捉蝴蝶》 小脑袋想一想:什么季节?小女孩来到了哪里?这里有什么...
    冰鱼燕阅读 44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