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带因它而不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台湾“大陆寻奇”摄制组计划拍一组介绍成都周边古镇的纪录片。省侨办为其提供了一系列名单,最后他们选中了洛带、街子、元通等古镇。当纪录片播出后,观众发现,除洛带外,其他古镇所展示的特色全都是吃。什么凉粉,吃的;什么麻饼,吃的;什么汤圆,吃的;还有叶儿粑、酥锅盔、兔腰子、红薯干统统都是吃的。唯有洛带古镇,编导把采访的重点放在了一家陶艺博物馆。如此一来,在这组系列纪录片中,洛带就显得与众不同了:它更有文化。
古镇游,其特色就在文化,但今天的古镇却充斥着假历史、假文化。很多古镇因其原有的文化闻名,却因旅游冲击,由真变成了假。要想在景区固守原有文化,越来越难。既然如此,何不引入当代的文化形态丰富古镇旅游内容呢?平遥古镇在这方面曾有过尝试,他们引入了摄影,在国内国际都引起了关注。
几年前,成都市政府为了提升古镇的文化品质,制定了将博物馆植入古镇的方案,拟建三座博物馆小镇,洛带因其本身的历史底蕴,被纳入其中。先后好多家民办博物馆入驻此地。几年下来,有的博物馆因经济压力、经营压力,撤离了;也有的为了情怀为了使命,坚持了下来。泥邦陶艺博物馆,就是为数不多坚持下来的民办博物馆之一。泥邦办得还不错,展览不断,活动不断。馆长曾循先生告诉笔者:
“博物馆,尤其是民办博物馆,本该是社会力量支持的社会组织,但社会概念在中国非常淡薄,可以说国人心目中根本没什么“社会”的概念。在中国,社会均由政府主导,所有社会性机构均需政府支持。泥邦博物馆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泥邦是坚持不了这么久的。如果没有洛带政府的支持,我们可能也撤到别的地方去了。民办公益事业对今天的中国而言,还属处于探索阶段,坚持下来真的不容易。”
泥邦陶艺博物馆体量不大,该馆为了办出特色,有意避开单纯的器皿陈列,把重点放在陶艺制作的工艺上,因此参观了该馆的人都觉得在陶瓷制造知识上很有收获。
旅游是一种增长见识的学习,也是一种寻找记忆的娱乐。博物馆作为记忆呈现的载体,设立在旅游目的地,很有价值。在旅游目的地引入博物馆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但如何让引入的博物馆存在下去,这可是一个挑战。这既是对博物馆经营者经营能力的挑战,也是对地方政府的价值取向的挑战。很多旅游古镇上的所谓博物馆基本上是挂羊头卖狗肉。挂着博物馆的名头,干的全是买卖的营生,全无社会责任意识。也许这些机构根本就不是博物馆,而是个地地道道的商业卖场,挂博物馆名头只为为了买卖。
博物馆不应该是一个卖场,而应该是知识传播的出口。简单地说,博物馆一定要是博物馆。一家体量适中、内容丰富的博物馆,是可以成为旅游目的地的。观复博物馆是个例子,建川博物馆也可以是一个例子,这样的例子在国有博物馆中就更多了。
像泥邦这样的博物馆,有没有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可能性?值得泥邦博物馆的经营者深思。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