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几近睡着时,一位朋友打来了电话,说是和两个他认为是朋友的同事闹的有点不愉快。
本来在他看来那是件微不足道的事,他只是好奇加关心的成分,但是对方瞬间就爆发了。这让我想起了动物世界里的一个场景,摄影师在非洲草原上拍狮子,当他保持一定距离时,他的存在狮子是无动于衷的(当然饥饿的除外),但是当他一旦继续靠近,那狮子立刻发出低沉的嘶吼。我想人也一样,总有那么一段微不足道的距离是不愿意别人靠近的,哪怕是最亲的人。
朋友却觉得不应该这样,或者说他觉得自己的价值观受到了挑战。我很耐心的听他说完了,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朋友的这份情怀,嘲笑还是安慰呢,因为我很感动。我知道“朋友”这个词已经被我们过度的使用了,甚至到滥用的状态,但是他可能还坚持小学老师教我们识字的时候对“朋友”的释义,甚至他的脑海里或许还有那么三、两个经典案例作为对朋友一词释义的支撑。
现在想来,从大学至今,我一直很敬羡这位朋友,因为他那种对待学习,对待工作的挥洒自如,但是现在他却愈发的执着了。
记得有一次聊天,得知他毕业后换了几份工作,第一次辞职他的理由是这个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感。第一次听他说,我没有丝毫反应。只当是一个搞笑的托辞。当他后面屡次强调时,我才意识到他是认真的。
可惜,这样的概念是不是太宏观了,工作这么长时间,接触到的很多私企小公司,它们寿命其实是很短的。据我知道不全然是倒闭,很多经营状况良好。因为私企这样的企业意味着老板的企业。因为各种制度的原因,因为老板个人发展的需要,因为市场变换的需要,他们的寿命都很短。或者说再企业可以长寿,但是老板没有那个福分,所以只要能挣钱,他没有必要需要那么长寿的企业。
现在各种市场的活跃,不一定做大做强才能赚钱。记得看完柴静的《穹顶之下》,好奇下载了她在视频中提到的app,看到中国的地图全被红色的圆饼覆盖时,污染之广,之多让我心生恐惧。
后来冷静之后,想想这些年,我们不就是这样生活着吗。生活终归平淡,偶尔有去超市抢购盐、水等生活用品的时候,也是一种经历。顿时内心释然了许多。短期的投机就让好多人暴富,幸福来的太突然,谁会想起作为社会人的社会责任感这回事,或许那至今是管理学上一个富丽堂皇的概念而已。
向有朋友这样心情的人们致敬,但是我也希望他们面对那种内心被逆时也是坦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