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由葛优和王俊凯主演的电影《刺猬》。
该片以周正的视角将他与大姑父王战团的故事娓娓道来,两人都被生活“卡”住,被家人强制看“病”,却仍然心怀理想彼此救赎,冲破异样眼光,最终游向内心向往的那片海。
该片改编自郑执创作的短篇小说《仙症》,讲述了王战团与侄子周正这对“怪咖”忘年交的故事。作为编剧兼原著作者的郑执回应道,自己也在首次观影时感动到落泪,“小说的文字更偏悲凉,而电影中则添加了一丝暖色,对王战团的个人命运做了些改变,留有希望,姑侄二人之间的羁绊更为深刻动人”
王战团和周正是俗世中的“异类”,却是彼此眼中的正常人,共同经历了一段独具荒诞色彩的东北往事。王战团(葛优 饰)因早年的遭遇,有了“魔症”和心病。在周正(王俊凯 饰)的成长过程中,他的爸妈总是告诫他远离王战团,以防中邪。周正因口吃和学习成绩问题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 ;而父母粗暴的教育方式也让他内心抗拒不已,苦闷无从排解。不被旁人理解的两人却能够看到对方的内心,成为一起“发疯”的忘年交。
在海报中,葛优饰演的王战团站立于巨型刺猬之上,俨然一副特立独行之态。脚下刺猬身披一袭尖利的刺,好似野蛮生长的荆棘。王战团犹如站在荆棘之中,孤立无援。作为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少数人”,他是一只刺猬。他的清醒、天真、执着、单纯,是他的一身芒刺,容易刺痛别人,更容易伤及自己。
葛优最擅长扮演的两类角色:一是喜剧人物,二是体现现实痛楚的深刻人物。在原著设定中,王战团是多数人眼中的“疯子”,却有着清醒而纯粹的心,恰恰是很好地融合了葛优所擅长的两种人物特色。葛优出演王战团可谓得天独厚,拥有充分的发挥空间。
2024年6月,该片入围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金爵奖-最佳编剧奖”。
王战团与周正均是他人眼中的“病人”,他们的家人求医问药,只为治好他们的“病”。王战团对周正说的一句“你,没病”,引人深思。有没有“病”究竟要如何定义?所谓的“病”从何而来,要如何痊愈?这部电影自带喜感的东北话对白搭配辛辣的人性叩问,展现出独特的黑色幽默。
通过观看影片,观众能够明显地看到王战团对海洋的执着,并不是他疯了。他有一颗单纯如孩童的心,只要他女儿喜欢的人能给他的女儿幸福,那就行了,别的都不重要。在他眼里口吃、学习成绩差、性格倔强的周正没病。其实,作为旁观者的观众也能看出来王战团的妻子让王战团吃药是错误的。周正的父亲总是打骂周正,他的母亲认为他有病,让他向封建愚昧的人低头。王战团和周正没有病,只是他们没有随波逐流,没有像周围的人那样说话、做事。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活出了自己的样子。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由得想到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中的那个狂人,那个狂人看似疯言疯语,其实他只不过是看穿了某些人丑恶的嘴脸、看穿了封建落后的旧社会的本质。
王战团一心向往大海,他能将《海底两万里》倒背如流,他写诗,他唱歌,他爱护小动物,他用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口吃、有学习问题的周正。他没病,反而是他的妻子、周正的父母、某个老师有“病”。这些“病”人把自己的价值观、观念强加到王战团和周正身上,想让他们像周围的人一样活着。为了限制王战团行动自由,让他老实,他的妻子、医院让他吃药。吃药的后果是他会一直昏昏欲睡,失去生命的活力。周正的父母并不关心周正,周正被同学耻笑、霸凌,被老师误解,他们不知道,反而指责他,打他,找一个神婆打他,吓唬他。真正解救周正、理解周正、带给周正的人只有王战团。只有他不会因为周正口吃、留级而瞧不起他。只有他在周正被神婆暴打、恐吓的时候,打电话给警察求救。
这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们没有必要要求另外一个人按照我们的标准活着。没有必要要求他们要和我们活得一样。
如果我们的身边有王战团那样的“疯子”,有周正那样的“病”人,请好好善待他们。
一位曾患有口吃的观众在电影放映后动情发言,称“在电影中仿佛看到了自己”,非常共情周正的遭遇,看完《刺猬》后也终于学会了如何不内耗。
王俊凯则暖心鼓励:“我们只要迈过了这道坎,万事万物都卡不住我们了。”
演员黄渤感慨:“王战团就是开在草地上的浪花,而周正是草地上的一块石头,尽管他们和周遭的环境并不和谐,但浪花沁进了石头的心里,也开出了浪花,两人彼此携手走到了心中的大海。”
歌手段奥娟提到,电影中王战团和周正想“疯”就“疯”的态度非常契合当下的年轻人,如果不给自身那么多的束缚,也许大家都能活得更洒脱一点,并表示在观影后也做了一次反思:“希望能挣脱更多的枷锁,肆意去生活。”
作家班宇坦言:“现在仍然还处在百感交集的状态”,认为电影完成了小说的新篇章,再一次提出了尖锐与锋利的部分。他走心发言称:“被影片的最后一句话深深打动,当两种相似的风再次吹过,我们终于明白是被什么卡住,但从此以后也不会再被万事万物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