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053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2018年,眼看就要过去。回首这一年来,感觉没有什么收获,悻悻然。于是,岁末之际拿起笔来,写点儿东西。写点儿什么呢?就先说一说中国文化之美吧。今天先说第一期——陶瓷之美。
中国,英文China。同时,china是陶瓷的意思。陶瓷之集大成者出现在景德镇。而景德镇位于昌河之南,原名昌南镇。昌河是瓷器运输的必经水路,运往世界各地的瓷器来自于昌南镇,所以“昌南”也就成了中国的代号。你听,china发声是不是很像昌南呢?
要把瓷器的前世今生说个明白透彻,专家也得几天几夜。毕竟遍布全国各地的窑口太多了,瓷器的胎,釉,型,色,纹数不胜数。那么咱们只作为饭后谈资,粗浅的聊一聊博大精深的陶瓷之美吧。
陶与瓷实际是两个品种,区别在于烧结温度的不同,1000℃到1200℃是两者的分界点。我们喝茶用的紫砂壶就属于陶器。
因泥料的配比比例不同,色泽可分为红泥,绿泥,紫泥这三大色系,其下还可细分出更多的颜色。不同的色泽,没有高下之分,全凭个人喜欢,造型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有人喜欢光货素静,有人喜欢花货别致。有人喜欢刻字壶典雅,有人喜欢仿生壶有趣。
花盆和砖瓦也属于陶器,有红陶和灰陶之区分,缘于烧窑时的窑内的氧气含量,足氧是红陶,缺氧是灰陶。还有过去盛水盛粮食用的大缸或者是坛瓮,严格说来,也是陶器。
我的家乡蔚县还有一种青砂器,按照烧结温度来看,也应该属于陶器。不过胎土更为疏松多孔,是熬药,炖菜的最好用具。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大大小小的这玩意儿,不值钱。如果不小心摔啦,马上再去跟摊主要几个稍有变形但不妨碍使用的砂锅砂銚。
如今,青砂器也越来越受追捧,做工也越来越精细,能做出小巧精致的成套的茶具来。一点儿都不逊色于被商家吹上天却言过其实的建盏。如果你需要,我下次回老家,可帮你带些来。
最有名的陶器,历史最悠久的,恐怕是登上历史和美术课本的人面鱼纹陶盆。出土于陕西西安市半坡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系列。同期还有甘肃临洮的马家窑陶器。各种大小不一的红色的陶瓶,陶罐。最大的特点是各种怪异纠缠的几何纹饰。
我和儿子在甘肃博物馆还做了这种奇怪纹饰的拼图游戏呢。马家窑陶器以尖底双系水瓶为主,使用时,用绳子系在双系上,瓶子空时是倾斜的,放入水中能自然灌水,水满时,瓶身自然竖立起来。往上一提溜,一瓶子水就打上来了。很是有点儿攲器的那种“空则倾,中则正,满则覆”的味道呢。
再比较著名的就是秦始皇兵马俑。大量的灰陶有着与真人真马有同样的体量,且数量众多,气势恢宏。出土时有红色,蓝色和黄色的彩绘。经氧化,风化后颜色尽失。据说日本有一种技术能将彩绘固化下来。然而,交换条件太为苛刻,故没能成行。所以好多俑坑都依然掩埋,不便开发。对了,还有唐三彩也属于陶器哦。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为何这些名陶都出现在西北大地呢?原因是那里常年干旱少雨,土壤风化严重,加之昼夜温差极大。经过漫长的风吹日晒,这儿的泥土变得极为为细腻,有粘性,透气性差,适合做胎土进行烧制。包括敦煌的好多壁画,泥塑也都是用的这种黏土。缺点是有机质含量太少,土壤贫瘠不适合长庄稼,故有广种薄收之说。
这么半天还没说到正题儿呢?马上啊!瓷器最早是原始青瓷,颜色黄不黄,绿不绿,青不青的,造型古拙纹饰简单。直到汉代有了汉绿釉瓷器,颜色才不那么单调了。其实这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瓷器,因为柴火的温度达不到那么高。汉代包括三国时期,贵族们大多用漆器,玉器,青铜器。这种粗陋的陶瓷器皿只是普通百姓用用罢了,或是作为墓葬当中殉葬用的冥器用品。
到了两晋时期,最著名的有白色的鸡首壶和羊首壶。所谓鸡首和羊首只是个壶嘴装饰,不出水。还是从上口注水出水,就像军用水壶一个道理。
南北朝时期瓷器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北齐白瓷已经有模有样,南朝的青瓷也毫不示弱,基本属于平分秋色。
到了隋唐时期,南青北白已成定局。北方邢窑类冰似雪,南方秘色瓷更是神秘莫测。自法门寺地宫出土了秘色瓷的瓶子,碟子,才揭开了秘色瓷的神秘面纱——青绿色,有时偏灰,有时偏黄。
五代十国太乱,瓷器也是自由发展,不说也罢。
接下来是鼎鼎大名的宋瓷。这是中国陶瓷史的巅峰之作。虽然后来异军突起的元青花,明五彩,斗彩,清粉彩,珐琅彩等层出不穷。依然不能掩盖宋代单色釉瓷器的芳华。汝官哥钧定,每一个品种都值得大书特书。尤其是汝窑,存世量少,每一件都是精品。
宋瓷看似颜色单一,无甚出彩之处。实则造型生动规整,开片大小有致,疏密有别。最讲究大器开小片,小器开大片。其中,哥窑的金丝铁线在颜色上有了碰撞与跳跃,更觉兴致盎然。宋瓷没有太大的器物,多是案头文玩,小巧精致,风雅隽永。一只笔洗和水丞,一个笔架和花插,都浸染了文气,贵气,让人无比爱恋。
同期的辽金瓷器也不错,马背上的民族,用皮子缝制酒壶是常理。于是鸡冠壶皮囊壶,以瓷器模仿皮具极为真切,就连针脚,缝时的皮棱都做的逼真极了。
元青花横空出世,一上场就是成熟期。白地蓝彩,人物,动物,花鸟,各种纹饰应有尽有,而且器型硕大。这些巨大的立件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了土耳其。托普卡比宫里有最珍贵的元青花。最让人耳熟能详的是鬼谷子下山的青花大罐。05年伦敦佳士得便拍出了2.3亿人民币的天价。
明代瓷器相对来说比较粗糙,大的器物接胎痕迹明显,明洪武,初烧成功的釉里红简直就是釉里黑。永宣时期的青花比较厉害了,铁锈斑凹进胎骨,晕散严重,使得花朵支蔓的边缘并不清晰,有不规则的毛刺儿出现。千万要注意,宣德时期瓷器款识,才刚刚出现。如果你发现有更早的年款必假无疑。但不是所有的款识都在器物的底部,有时候会在器物的口沿和肩部,尤其是大器翻底书写很困难,所以宣德款器满身。再到后来成化的斗彩鸡缸杯,弘治的黄釉瓷器都是如雷贯耳的。
万历的瓷器特征最明显,器物满身是纹饰又烦密又啰嗦又粗糙。虽然后来乾隆朝的瓷器也画的满,但精致呀。万历皇帝40多年不上朝,拒绝与臣子接触,从小受约束太狠,长大后干脆逃避。朝堂中有张居正做严相,回宫后有李太后做虎妈,真真是累极了。少年的万历每天学习都安排的满满当当,像极了他这一朝瓷器的繁密不透气。天启,崇祯作为末代国君乏善可陈,不说了。不过崇祯的青花筒瓶也有墨分五色,与顺治瓷器很像。
到了清代,康雍乾三朝国力鼎盛,各种彩瓷争奇斗艳,单色釉美轮美奂,仿生瓷惟妙惟肖。不同朝代的特点分别:康硬——紧皮亮釉,见棱见角,干脆利索。雍雅——式样繁多,研发新颖,精益求精。督陶官唐英功不可没。乾俗——纹饰繁密,画工精美,但美而不雅。至于嘉道咸光,过去都是赠品,现在也算是文物了。
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的瓷器还传承了造办处的手艺,但后期逐渐凋零。某些陶瓷公司出口的瓷器还能说得过去。
建国后,毛瓷厉害,政治任务,红色官窑。湖南醴陵以及江西景德镇专为国家领导烧制的生活瓷器。陶瓷研究所7501的“水点梅花”,如今是瓷中新贵。
现在的骨瓷也很好,人们生活水平高了,瓷器用的精细了,厨房的碗盘动辄几十头甚至更多。过去瓷器摔坏了还能有工匠给鋦上,如今要摔了,只能扔掉。我有一个磁盘,花色淡雅,我很喜欢,但摔掉一块,舍不得扔呢,拿大蒜粘拿鸡蛋清糊都不行,最后拿胶带粘上,放在橱柜的最下层,基本上也无甚用处,最终还是搬家扔掉了。
我们以时间为线索,大致说了说不同时期陶瓷的特点。这仅仅是管中窥豹罢了,陶瓷之美不可言说。下一期我们说一说玉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