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的潮气漫进阁楼时,那架老钢琴又泛起了霉味。
琴键缝隙里钻出几株瘦弱的蕨类植物,嫩绿的芽尖顶着晶莹的水珠,像是从黑白琴键间生长出的绿色音符。
我轻轻拨开缠绕在踏板上的蛛丝,听见木料发出细微的呻吟,仿佛沉睡的老人在梦中翻身。
墙角的樟木箱总在阴雨天散发奇异香气。
箱底压着件桃红色绸缎旗袍,金线绣成的牡丹早已褪成模糊的轮廓,可衣襟处仍残留着淡淡胭脂香。
这是曾祖母出嫁时的嫁衣,后来成了祖母压箱底的珍藏。
每次掀开箱盖,总有细碎的光斑从破损的窗纸斜射进来,落在褶皱密布的绸面上,恍若流动的时光之河。
夏夜蝉鸣最盛时,这个角落会魔法般苏醒。月光穿过天窗的裂缝,在积灰的地板上织就银白的经纬。
常有萤火虫误入,它们提着灯笼般的荧光,在琴谱架投下的阴影里跳起回旋舞。
这时若俯身贴近琴键,能听见木材内部传来细密的声响,像是无数细小的根须正在黑暗中舒展。
深秋某日整理旧物,竟在琴凳抽屉发现半盒彩色粉笔。
蜡封已开裂,露出斑驳的色块:明黄如初升朝阳,靛青似暮色苍穹,朱红宛若滴血。
鬼使神差地拿起一支,在琴盖内侧空白处涂抹。
笔触粗糙却鲜活,渐渐勾勒出童年见过的晚霞——那时总爱趴在窗台看云霞如何浸染整片天空。
寒冬来临前,我在琴身上搭了条羊毛毯。
晨起常看见流浪猫蜷缩在此取暖,琥珀色的瞳孔倒映着琴漆剥落的痕迹。
它从不乱叫,只是用肉垫反复摩挲某个特定琴键,那个键对应的音符恰是《月光奏鸣曲》的第一小节。
或许动物比人类更早感知,某些振动频率能直达灵魂深处。
惊蛰那天雷雨交加,一道闪电劈断了屋外的老槐树。
断枝砸穿屋顶,碎瓦片簌簌落入角落。
清理残局时意外发现,被雷击穿的天花板夹层里塞满泛黄的信笺。
大多是祖父年轻时写给祖母的情书,字迹因岁月浸润而晕染,像极了水墨画中的远山淡影。
最底下还藏着张未完成的乐谱,铅笔字迹潦草却充满激情,末尾标注着“致我的星星”。
如今每逢满月之夜,我会特意留盏台灯在这个角落。
暖黄的光晕里,钢琴投下巨大的剪影,如同守护神张开双臂。
有时错觉听见多重奏鸣:雨水敲打铁皮屋顶的节奏,梧桐叶摩擦窗棂的沙响,还有远处教堂传来的钟声。
这些声音交织成独特的复调,诉说着被时光掩埋的故事。
人们总热衷追逐光明璀璨之处,却不知真正的宝藏往往藏在光影交界的褶皱里。
就像贝壳形成珍珠需要砂砾的刺激,生命最美的模样也常常诞生于被遗忘的角落。
当我们学会在尘埃中辨认星光,便会懂得:所有看似无用的存在,都是岁月精心布置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