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年的第一天,以为大家都会懒在家里“偷闲”,于是在伺候完我的土豆(我的小狗,今年就五岁啦)之后,带上我的笔记本和电脑出发去我常去的书屋阅读,想着今天应该会很安静吧。到时尚早,人不算多,点了一壶清茶,找了两本书,就坐。未曾想到,约一小时后,人流络绎不绝,随之而来各种杂声。安静梦 卒!
静下心来,阅读了汪曾祺先生的《活着多好啊》部分,老实说,选这本书看完全是因为这本书的名字似乎很应过去的2020年的情形,阅读之后。呵~此活着多好非彼活着多好!但,阅读之下乐趣颇多,大有看书游中国之感,细腻且风趣的记载,使得阅读不再沉闷,从汪先生笔下了解到了许多未曾到过的地方,以及很多地方特色美食。生出许多的向往。读罢,似也生出此活着多好呀之感!而把彼活着多好啊的情绪淡化许多,不由更加佩服文字的魅力。
昨日还写出
2020 所有的困难和不顺,皆是过往
2021 所有的期待和美好,如期而至
坚持了两个月的阅读,以及十天的写作,竟使一向浮躁的我也生出些许静谧的文艺气息,阅读之初,满眼尽是孤独和悲凉,似乎所读之字皆用做表达孤独之感,甚至读到好几处不禁泪目,只因,来此书屋初衷就是为了打发孤独,书屋之中,独自一人不会突兀,也不会引人注目,孤独感应该会随被关注感的降低而降低,每当读到泪目之处,不禁悲从中来,似找到知音一般,每有所感,提笔写下,好似遇知音,尽诉衷肠,写罢,孤独感失之一二,便觉畅快。一来二去,读了许多不曾听闻的书(并非作者不著名,只是我自己之前的文学积累甚是贫穷),总会有些意外收获。若读书既能排解孤独又能沉淀自我,倒也不失为最佳选择。
期间,尝尽提笔忘字之苦,用键盘尚能闭目而书,用钢笔却需百度帮助,忘去之字十有二三,悲!随后开始了摘抄之旅,期间以摘自阿兰.德波顿的“大多数让一本书成为好书的原因是我们在最适合的时间遇到它”最有认同感,就像我在孤独时选择阅读,却在阅读中认识另一个“孤独”,两个孤独的“人”一起孤独,孤独感就能失之一二一般,非常在理!阅读之初,笔下尽是悲凉,似心中悲凉之湖堤已决,叙述不尽一般。又仿佛过去的二十几年似乎每日都活的“水深火热”似的,阅读中,“见”到了许多没有见到过的风景、人文、甚至是吃食,“听”到了许多神秘、恐怖、新奇的故事。渐渐地,心里悲凉之湖似是失去了源泉,笔下悲凉之意缓缓淡去,过去的悲凉竟是因见识之短而来。
读过的书的作者大部分都年事已高,在他们的笔下,生活好似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苦事,每每提及,总是潦草的一笔带过,像那些苦事不值得用大幅篇章去描述,又像每日三餐一样不值一提,在坚持一段时间阅读之后,好像能明白那句,这就是生活啊。在他们的笔下,总是能用看似平常不过的文字表达出最质朴的道理,或是教你平静或是教你豁达,从未赤裸裸的向你阐述她的苦楚,却能使你如同感同身受。哪有一帆风顺的日子,只不过是丰富见识后,收获了乐观豁达的心境罢了。
我曾向老者请教过为何我的心中总是装满苦闷?她说,一来,你是真的苦。二来,你还年轻。后来,细细回想,苦是真的,年轻也是真的,但见识浅薄也是真的。总想用贫穷的文化素养表达自己的苦闷,每每与友人聊天,却一不小心成为了现实版的祥林嫂,瞬时化作怨妇一般,满满负能量,满眼尽是人间不值得,却还是妄图从本就有限的知识里挤出几句看似“高大上”的句子,还沾沾自喜。困在自己的一方天地自怨自艾,所及之处,不过方圆之间,从未想过自己的短浅,想到的都是别人的不是,不理解、不懂,却还满口的将心比心,换而言之,悲!
所以,我说,2020的最大收获是让我学会了真正的感恩和闭嘴。阅读让我明白了自己的无知,同时也让我走出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就像井底之蛙终于走出那口枯井,明白了自己在大千世界中的渺小与无知。至此,回看自己过去奋笔写下的种种心中所悲,悲凉之意已去大半,孤独之感再添几分,你问我为何孤独,或许孤独来自朋友圈,或许孤独来自同龄人,亦或许孤独来自自卑。有时会好奇,孤独的尽头是什么?孤独会有尽头吗?或许,这答案也就藏在某本书里了吧!谁知道会在什么时间遇见那本“好书”呢?
以前总说要减少无效的社交,社交是减少了,可是在减少社交后收获了什么呢?无聊的生活生出了孤独,孤独把我带向了书屋,阅读排解了孤独,增长了见识,赶走了大半的悲凉,走出了一方天地,收获总是好的。如此心也静了,细想下,安静梦 卒?未必,只不过自己的心没有经受住浮躁的诱惑罢了,亦或要感谢汪曾祺先生细腻且风趣的笔墨,让我在各种杂声中也静得下心来。静不静的原不在环境!
随处皆可偷得浮生半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