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行之
去年买了一盆九里香的吸水盆栽,一直放在窗沿上。拉窗帘的时候,不小心跌落过几次,水洒了,再续上,生命依旧。几个月后,盆栽枯萎了一些,叶子由青转黄。只是这黄色也好看,叶子虽枯了,但枯而不萎,干净而干燥,并没腐衰气象。
大概是由于阳光照射的阴阳面所影响,过完年后,一盆九里香,左面的二分之一都枯黄了,但是大部分完整,依旧养在盆栽里。而右面的二分之一仍旧翠绿如新。由此黄、青二色泾渭分明,呈现出半枯半荣的状态。
于是我分外喜欢了,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枯荣大师”。
枯荣大师本是《天龙八部》里的一位僧人。年轻时出家为僧,出家于大理国寺天龙寺,大理皇室亲族,武功高强,德高望重,掌有《六脉神剑》的剑谱。在整部小说里只出场一次,却十分出彩。
保定帝听本因方丈称那人为师叔,忙道:“不知枯荣长老在此,晚辈未及礼敬,多有罪业。”
原来枯荣长老在天龙寺中辈份最高,面壁已数十年,天龙寺诸僧众,谁也没见过他真面目。保定帝也是只闻其名,从来没拜见过,一向听说他在双树院中独参枯禅,十多年没听人提起,只道他早已圆寂。
一个僧人能独自面壁数十年,该有多好的定力?
枯荣大师所修的枯荣禅功,在初见鸠摩智就被其道破——
大明轮王道:“得罪!”举步进了堂中,向枯荣大师合什为礼,说道:“吐蕃国晚辈鸠摩智,参见前辈大师。有常无常,双树枯荣,南北西东,非假非空!”
由此——
枯荣大师却是心中一惊:“大轮明王博学精深,果是名不虚传。他一见面便道破了我所参枯禅的来历。”
原来释迦牟尼当年在拘尸那城婆罗双树之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一面的两株树都是一荣一枯,称之为“四枯四荣”,据佛经中解释:东方双树表示“常与无常”,南方双树表示“乐与无乐”,西方双树表示“我与无我”,北方双树表示“净与无净”。茂盛荣华之树表示正面的意思,有常有乐,有我有净;枯萎凋残之树表示反面的意思,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如来佛在这八种境界之间入灭,那是说他非枯非荣,非假非空。
枯荣大师数十年静参枯禅,还只能修到半枯半荣的境界,无法修到更高一层的“非枯非荣、亦枯亦荣”之境,是以一听到大轮明王的话,便即凛然……
金庸塑造的这个枯荣大师,因修习枯荣禅功,已经能做到心如止水,处变不惊,但面临鸠摩智前来抢夺《六脉神剑》剑谱,毅然出世与其周旋,最后用一阳指内力逼得六张剑谱全部烧为灰烬。
从心境上来说,已然枯素,百年孤寂,但在处事上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尽是峥嵘的棱角。所以半枯半荣,正是枯荣大师的境界。传说中的非枯非荣,他到底是修不到这一层的。
所谓非枯非荣,是指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状态。就像是流水,四季流转,无所谓枯萎,也无所谓繁荣。蒸发成水汽后升上天空,化成云,云再化雨落下了。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但一个有七情六欲的凡人,怎么可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人的生理有生老病死,心理有喜怒哀乐,处于人生低谷,自然有心如枯槁的时候。春风得意之时,自然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兴奋。凡人的生活,当然是有起伏跌宕的,像流水一般非枯非荣,只是一种设想罢了。
而如同枯荣大师一般,能修到半枯半荣的状态,就已经很不错了。
我大学的时候认识一个女生,属于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种。一起在宿舍楼下的食堂喝过一次奶茶,聊过几次天。大学毕业后,一次我跟她说,我在写小说呢,你讲个你的故事给我听吧,没准能作为素材。
她给我发了一段字,大概讲了一个故事。高中的时候,她喜欢一个男生,发展了一段恋情,但两个人在一起,都特别受折磨。大概就是经典的刺猬理论,两只刺猬拼命想靠近,但靠近后拥抱越热烈,就越受伤。她觉得整个世界都陷入黑暗与缭乱,内心千疮百孔。
后来终于高中毕业,刚上大学后不久,她得到消息,那个曾给他那么多伤害的男生在一次车祸中,从此失去了生命。这个故事的结尾,她最后的一行字是:从此,我在心里养了一盆枯草。
这一行字,我至今记忆犹新。实际上,她看起来并不像是个悲观的女孩子。平常喜欢在论坛里偶尔和男生拌拌嘴,开点重口味的小玩笑。而真人落落大方,笑起来洒脱而干净。看起来就像是个没心没肺的阳光少女。
但是她的心里,养了一盆枯草。这种内心的枯槁,并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她还有内心繁荣的一面。尽管她偷偷在心里养了一盆枯草,但风和日丽的日子,其他的土壤依然有鲜花生长。譬如家庭,朋友,新的爱情。这些鲜花和之前的那盆枯草,并不冲突。有枯有荣,和谐共生。
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处于一个半枯半荣的状态。有些事情,已然心如死灰。譬如不再相信爱情,譬如不再对理想抱有希望,譬如放下曾经的爱好为生活忙碌。一旦对一件事情,不再抱有热情和希望,那便是处于了枯寂状态。
但很少有人对生活是完全绝望的,因为毕竟还有繁荣的事情。譬如终于成熟稳重起来,组建家庭,开始抚养下一代。譬如终于不再年少轻狂,能和老父亲聊上一个下午。譬如和当年的敌人们相逢一笑泯恩仇,坐下来喝一杯酒。这些事情,让人重新审视,面对生活,充满着繁荣的气息。
岁月的消磨,能消磨掉人生中最可贵的东西,比如青春,激情,志气。却也能消磨掉不好的东西,比如戾气,愚钝,恶念。每一轮的消磨,都导致了一些事情的枯寂,也滋养了另一些事情的繁荣。所以局部的心如死灰并不可避免,但是局部的繁荣却也生生不息。
半枯半荣,枯荣并存,即是真实的生活。
前两年,老家的县城终于开了一家咖啡厅,我和一个老朋友去咖啡厅喝咖啡。她的生活在外人看来还算不错,但是我知道其实她过得很不如意。外人只能看到她光鲜的那一面,却不知道她内心真正的苦楚。
坐在咖啡厅里,我跟她说:“你看,咖啡厅里的这么多人,表面看起来,他们都是舒适安然的,喝喝咖啡聊聊天,似乎都过得不错。但在我看来,他们其实都很可怜的。其实,众生皆苦,不是么?”
她笑笑,点点头。她的眼神扑朔,一会儿像是鲜花,一会儿又像是枯草。
一切都像是窗边的那棵九里香一样,一面寂然枯黄,一面郁郁青青。
谁也不能准确测出生命到底有多少张力。面对生活,亦或者说宿命,谁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人,想要过好平凡的一生,只好一步步,默默把自己修行成——“枯荣大师”。
2017-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