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个落魄的书生。他走在大街上特别的显眼,原来他浑身的衣服都破破烂烂的,而且很明显是被打烂的。身上也没有多少好皮,脸上青一块紫一块。当他一瘸一拐的回到家中时,他的结发妻子非但没有安慰,差一点就笑出声来。妻子问他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这书生答道:“我去参加楚国国相的宴席。在喝酒的时候,楚相发现自己丢了一块玉璧。所有的人都以为是我拿的,骂我贫穷,没有品行。于是他们就把我抓起来,打了我几百下。可我确实没有没有偷玉璧,他们也在我身上搜不到,这才放我回来。”

他的妻子笑道:“当初让你好好读书,你不读,非要去外面游说。现在沦落到这个地步了。”但这个书生却不以为意,没有一点生气的意思,张开嘴巴问他的妻子:“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笑着说:“还在呀。”书生听罢,只说了两个字:“足矣。”
此时如此落魄的书生,就是我国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张仪,又被时人尊称为张子。这样的屈辱他始终没有忘记,在日后发达之际,成为秦国的国相后,立马写一封信给楚国的国相,说我没偷你的玉璧,但现在我要偷你的城池。

张仪在写这封信的时候,他所在的秦国正处于全面收缩的时期。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除了秦之外的六国,全都因为苏秦的合纵计谋,组成联盟来抵抗秦国,使得秦国15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可是,苏秦虽然算无遗漏,但是他派了一个了不得的人前往秦国,这个人正是张仪。张仪和苏秦是老同学,二人一起从师于鬼谷子,而张仪的本事远在苏秦之上。但是学成之后,苏秦先出道,他先到秦国,没有被重用。然后辗转又去了燕国,得到了燕王的信任与奖赏,之后又顺着来到了韩赵魏楚齐,说服了各国国君,组成合纵联盟,对抗秦国。

联盟刚刚成立,比较脆弱,此时秦国攻打,极易破坏。所以苏秦就希望派一个人到秦国去帮他,他想到了张仪。于是他将张仪请来,先是羞辱一番,而后暗中派人,花重金让张仪到秦国。张仪在秦国被拜为上宾,得知苏秦的良苦用心后,决定不让秦国去攻打苏秦所在的赵国。
但是张仪毕竟是一个不世奇才,其能力远远超过苏秦。而这样的一个人,又遇上了秦国这样广大的舞台,又被秦惠文君拜为上宾,真的是海阔凭鱼跃。于是,在了解到秦国的窘境之后,他要以自己三寸之舌,来瓦解合纵联盟。

首先,张仪来到的是魏国。他一到魏国就担任了魏国的国相,而在此之前,魏国与秦国数次交锋,皆失败。张仪就趁机劝说魏惠王,希望他能首先臣事秦,打开合纵联盟的缺口。但是魏惠文王不同意。所以张仪就派人告诉秦惠王,起兵攻打魏国。秦军出动,立马攻占了魏国的两个郡县。此时魏襄王继位,接连战败之后,终于同意臣事秦,张仪的连横初次成功。不过在这之后,魏国在合纵连横之间摇摆不定。

张仪第二个来到的是楚国。这时的楚国与齐国联盟,于是张仪就诱以利害,让楚国背弃与齐国的盟约。楚怀王果然听信,与齐国断绝来往。但之后张仪并没有履行约定的利益,所以楚国出兵攻打秦国,被秦国打败。然后楚怀王又数次被张仪欺骗,并且他国内的大夫靳尚和他的爱妾郑袖,也因为收了张仪的贿赂而帮助张仪。

在说服这两个国家加入连横后,张仪继续向东出使,进入了齐国,而后又到了赵燕等国家,都将其国君说服。当公元前311年,张仪再次返回秦国的时候,其他六国的合纵联盟,已经被他的连横给搅得面目全非。

为什么苏秦苦心经营十几年的合纵联盟,被张仪短短数年就给冰消瓦解了呢?其原因是因为各诸侯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当秦国强盛起来之后,其余各个国家没有一国可以与之抗衡。所以苏秦利用这样一个共同的利益,才使各国结成了合纵联盟。
但对秦只是各国的利益之一,而这些国家之间也有十分深厚的矛盾,也时常有战争。不仅他们之间,就连对秦的态度也有不同。比如韩赵魏三国,就直接要面对秦国的进攻,因此他们会在合纵连横之间摇摆。而燕齐楚三国,距离较远,以为秦国暂时打不到,不太看重合纵。张仪正是利用了这两种矛盾,让看似声势浩大,实则无比脆弱的合纵冰消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