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故事偏误:用故事扭曲和简化事实,它们排斥不合适编进故事的一切。我们会因为更希望听到故事,而忽略事实报道。
案例:一位优秀的部门经理加班加点完成了一个完美的项目,大家在谈论她时,讲到她的业绩,只是淡淡带过,而讲起她四十岁了还没有生小孩,则大加议论。而在整件事情之后的传播,都是围绕她太过于醉心工作而错过最佳生育年龄等花边新闻,而忽略整件事情的重点。
12
事后诸葛亮偏误:心理状态为“我早知道现象”,即事后回顾时,一切都显得是可以理解的、不可避免的。
案例:当某一位同事高升时,回想起之前的各种现象,突然会发现领导对他的态度早就和其他人不一样了,而他接触的业务也比一般人复杂的多。但如果并不知道结果,从当时的这些现象来分析,也可以理解为他比较上进,自学的多。
13
司机的知识:查理·芒格式全球最优秀的投资家之一,他认为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真知识,来自那些投入大量时间和思考以获得知识的人们;另一种就是司机的知识,司机是指那些装的好像他们知道的人。巴菲特的生活信条是:请认清你的能力范围,并待在里面。这歌范围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这个范围的界限在哪里。
案例:银行里的许多理财经理,实际上并没有受过经济方面的专业教育,大多只是听了近期的经济新闻,将新闻当中的信息传播给客户,让客户认为该分析出自理财经理而信任他。对于经济大势,对于股票、基金实际上并没有掌握真正的知识,而是装模作样在客户面前显得很专业罢了。
14
控制错觉:相信我们能够控制或影响某种我们客观上无法控制或影响的东西的倾向。
案例:在感冒时,会吃药,来控制病情。但无论是否吃药,经过2个星期的周期,感冒自然会好。但吃药会让我们感觉我们有在控制我们的病情使其变好。但大多数是无用功。
15
激励过敏倾向:人们会对激励机制作出反应,并且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案例:在银行里,每一样产品的计价是不一样的。而决策者在制定计划时,就应该综合考虑激励机制所带来的影响。例如基金定投100一户,而定期存单20一张,产品都是有任务要求的,但是员工在工作时,往往会选择多做基金定投而少做定期存单,导致最后定期存单任务完不成,而基金定投数量太多导致第二季任务基数太大。
16
回归均值: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现象都有一个周期,在这个过程中,结果总是会回归均值。
案例:在向客户销售基金定投时,银行工作人员常用的一句话是:捂的牢么总归会等到翻倍的一天。正如历史数据显示的一样,七八年为一个经济周期,而基金随着大盘走势上下起伏,总有收益翻倍的一天。
17
公地悲剧:肥沃的土地不进行私有化或者加强管理,终将会被过度放牧。
案例:在银行里,往往会有通过赠送小礼物来促成营销的激励。在对礼品没有管理的情况下,员工会为了自己的业绩,而大肆利用并不需要其付出成本的公有的小礼物,从而导致礼物被滥用,或者说并没有用在刀刃上。
18
结果偏误:我们倾向于以结果判断决定——而不是当时做决定的过程。
案例:银行职员有很多选择跳槽。而判断当初这个决定的好坏,往往是通过跳槽之后,该名员工是否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但跳槽时,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如果因为有人跳槽了获得了更好的发展,而认为,跳槽就是一个好的决定,那并非出于理性。
19
选择的悖论:选择过多时,往往做不出好的选择,甚至是无法作出选择。
案例:在向客户推荐基金时,如果告诉客户,有6只都很好的基金,甚至为客户分析了每只基金不同的特点,客户往往会被绕的晕头转向,最后会说回家考虑了再说。而客户面对的只有2只基金时,促成该笔营销会容易的多。
20
讨喜偏误:人们会因为喜欢销售的这个人,而去购买他的产品。而非他产品的好坏。
案例:银行里长的漂亮的女员工,总是更加容易营销产品。
21
禀赋效应:会神化我们所拥有的财产,从而过高的估值。放弃已有的比去重新囤积难得多。
案例:在银行工作了2年,想要跳槽,想到已经在这里度过了2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人脉,放弃太可惜了。但也许跳槽之后发展会更好。
22
奇迹:小概率事件还是会可能发生的。
案例:在银行的自助机器上面,可以进行转账。而为了保护客户的隐私,在显示收款方名称时,往往会隐去一个字用“*”带代替。而一次客户转账转给王一,若卡号输入正确,则显示为王*,卡号输错1位,恰巧输错的卡号户名也姓王,显示为王*,于是汇错了。卡号输错一位,仍存在卡号,概率已经非常小,也姓王,概率更小,但实际上就是发生了。
23
团体迷思:是从众心理的一种特殊情况,在团体做决定时,一群智慧的人作出愚蠢的决定,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而其他人只做点头同意,因为不想承担责任。
案例:在任务分配和利益分配时,往往会在客户经理序列和柜员序列有所不均衡,柜员会认为自己受到了剥削和压迫。但由于柜员当中人数也多,每个人都希望是别人跳出来说话,但最后一个人也没有。
24
忽视概率错误和零风险偏误:缺少对概率的直接了解,而不能作出最正确的决定。
案例:客户前来做零存整取,每个月300元,强制储蓄。年化收益只有1点多,但是稳健。而基金定投有很大的概率会实现百分之三十的收益,同时存在亏损的风险。但客户往往只会选择零存整取这种连通货膨胀都赶不上的理财方式。
25
稀少性谬误:当物品变得稀少,人们会丧失清晰思考的能力,从而不去判断性价比。
案例:当理财的额度只剩几个人可以购买时,哪怕客户本来的习惯时还需要对比一阵,此时也会想着先买下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