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感觉到民粹的风气抬头了。《海阔天空》奉为圣歌,黄家驹好像变成了反精英的斗士,社会有了很多的不公和控诉,好像在他们眼里,精英们就是看不起李雪莲的那个人,背地里操控着一切,有精英在就一定有阴谋,我们玩不转他们的,也看不起他们的营营役役。但我们内心深处又渴望成为他们,渴望支配和征服。我们都不希望成为李雪莲,我们愿意对这个世界妥协,但只要是触及到利益,我们又像李雪莲一样寸土不让。但这种不甘心的执念背后,似乎孕育着一种很无奈的现实,那就是,如果有机会,自定义为普罗大众的我们希望成为精英吗?如果不能生而为精英,是否可以通过教育的途径来无穷地接近于精英,甚至,成为精英?倘若是,我们是不是对现在的教育理念先破后立?
教育,涉及到一个很宏观的概念。正由于它的宏观,我们对它一直存有误解,也一直用一种【得不到就骚动,得到了就有恃无恐】的功利心态去看待它。在尚文为主的中国传统价值观里,我们从来没有忽略过教育在我们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地位。早教、学前班、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为了更高的教育需求出国留学、在职深造、继续教育、要考的各种证,似乎我们一辈子都离不开教育。但为何国人的素质一直被诟病为缺乏教育和教养,难道单纯地用【中国人多嘛什么人都有】就可以回应吗?
一直认为,这是一个理念的问题。
直到现在,中国的教育侧重于教育体制改革、教师教学方法,学生个人能力和教学手段, 但忽略了树立正确教育的理念,使得教育体系外在的技术层面很强大,内在的灵魂层面却很薄弱。我们所接受的教育都是适应现实的经世致用,以致于我们看问题也看得很功利,我们把很多人的成功简单地定义为他们做的一件件火了的事情,而忽略了他们一直以来为拥抱成功做出的准备。这也是为什么,反精英主义的人看不起精英,嘴上不愿意和精英共谋,身体和内心却很诚实。而精英也一直看不起【不够自己聪明的生物】,高人一等地和他们互道一声傻X。
久而久之,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大天朝一直处于表面浮华,但软实力不堪一击的的局面,就是【阶层固化】。当阶层出现了固化,人的逻辑,价值观和生活理念都固化了。于是,向上流动的渠道表面上数量多了,实际上是少了,大家都位于不愿破局的舒适区,严重缺乏自我探索的动力。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一窝蜂,又或者是【你这刹那在何方,世界与我又何干】的冷漠。放眼全球,这种对固化阶层重新洗牌的呼吁,也许还让希拉里丢了一个总统的位置。而阶层固化的背后,正是教育理念的严重局限。尽管观念说起来如何的高大上,但观念的探索和实际运用存在太大的鸿沟。
当前我们教育最缺失的,或者说老师最应该授业给他人的,是一种【自我认知和独立完善的思辨、验证和更新能力】,我们拒绝独立思考,从来不愿意做一个opinion maker。好比现在的愤青,即使你要骂,是言之有物的批判,还是为骂而骂的纯发泄?你黑谁谁谁也要有point嘛,不要以为你非理智的背后我就看不到你的智商和情商。如果说,杨千嬅小姐的歌曲告诉我,【一世我也要考试】是一个无奈的现实,那么,苦中作乐,我们能不能享受【生活处处皆学问】的愉悦?其实精英也好,屌丝也罢,在教育早已时刻拥抱你的时候,你少了那么一点感悟,其实也就没有必要抱怨你错失更上一层楼的机会了。当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die。即使有了好的教育,不愿意主动学习和思考,你始终无法突破固有的阶层。十年河东,十年后还是在河东,还是会死在河东的。
既然,你不是潘金莲,也不想被愚弄。除非,你愿意主动学习,主动拥抱更高质量的教育理念。我的教育观很简单,做到以下三点已经很好了: 1、好的教育帮助你认识你是谁。 2、好的教育挖掘你之于你更多的未知。3、好的教育可以促使理性的观念共融和理念兼容。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从心灵出发,重新看待教育,呼吁教育的育成价值回归呢?然而,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却连买买买的曼联都做不到“要重视青训”。呜呼哀哉。(所以,切尔西是冠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