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动笔。
心绪不稳,何不停下。
整理2020,写下阅读与生活的那些过往。入乡随俗,“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年终岁末,都少不了一篇回顾与展望。即便在城乡结合部小合台村的我。
1
巴西的蝴蝶。
巴西那只蝴蝶的翅膀开始振动,就影响到了我的家庭小生活。那团疫情的乌云,就那样飘荡着,就给阿谭和我,留下了一道永久的刻痕。还好,阿谭的乐观,本人的坚持,家人的相助,以及老夫老妻般的相伴相依,明媚的阳光终于在年底重现。
2020这一年,收获不多,只有一点感悟,那是对生命细节的理解、对焦虑的审视、对不确定性的态度、对生活掌控感的追求。
2
焦虑与不确定性。
焦虑往往由不确定性引起。全年,我采取的一个简单策略:用自己阅读的长期主义,去对冲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阅读这件事儿,只是一个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仅此而已。基本等同于早上洗脸刷牙一样。这事儿,其实没什么意思,提倡或推广,更大可不必。
焦虑这个事儿,是件真正的大事儿。一项身边的数据,让我吓了一跳,让我的关注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至于读书能否减轻焦虑,我也不清楚,没读严肃科学的研究报告。我只在阅读分享时,思考与追问过:一阅读就焦虑,还是一焦虑就阅读。
在全年不确定性中,150册左右的图书被我翻过,算不上多,但也基本达标,毕竟我一直追求的目标是60册/年,我总是在目标考核方面,做的不好。鉴于一贯的立场:不推荐,只表达。按阅读量的1/10,选择性罗列几本影响过我的图书。**也不单独放书皮了,几张拼图,草草了事。
3
读书。
阅读,专注可以精进,主题可以拓宽。但顺其自然,却可以拾捡。这基本是自己斯多葛二分法的精髓理解。关于斯多葛主义(或哲学),今年读的三四本中,《沉思录》与《品读<沉思录>》还是有深刻印象的。
(1)马尔克斯作品系列。没有缘由,就是突然想读,就把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全部作品,读完了。也因此,在下半,做了两场“阅读分享会”,是关于《百年孤独》,主题叫“文本与支点”,如果有足够的背景知识,可能读得更懂,但好的作品,即使没有支点,文字本身,也足以让你驻足。“文本与支点”的诠释,在最近两本不厚的作品中,均能体现。一是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二是马洛伊·山多尔的《烛烬》。马尔克斯一生都在书写权利与爱情,我总结为权利要看《族长的秋天》、爱情就读《霍乱时期的爱情》,又有权利又夹爱情,便翻《百年孤独》,当然,我特别喜欢的是他的以写小说方式而成的自传《活着为了讲述》。
注:文字中,夹带一句私货,是马洛伊·山多尔的一句话,他在《土地,土地……!》中写道:“我之所以必须离开,并不仅仅因为他们不允许我自由地写作,更有甚者的是,他们不允许我自由地沉默。”
另注:因为博尔赫斯的全集(应该是35本),已经摆在了家中客厅书架上,想必元旦开始,它应该是自己的下一个拉美阅读主题吧,想必2021年,我的“阅读分享会”必定有一期“天堂图书馆与分叉的路口--我读博尔赫斯”,又顺便广告一下,《夜晚的潜水艇》第一篇小文,便是以博尔赫斯开头讲起的,要理清那些缠绕不清的情节,我想想,也挺有挑战性。
(2)读懂日本系列。“一衣带水”这个词,读高中时,有一次语文考试,问我们读的时候,如果停顿,应在哪字?一衣'带水?一衣带'水?一直对隔断的日本有兴趣,就如从小学到大学,就对隔断女生有强烈的喜好。徐国琦的《亚洲与一战》、 李永晶的《分身:新日本论》、 [美] 入江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日]户部良一的《现代的异化》、 [日]加藤阳子的《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重读)、[日] 堀田江理的《日本1941》,对我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非要选择,入江昭和加藤阳子的,我更喜欢。
(3)读懂古罗马系列。老奶奶盐野七生的那一套15本《罗马人的故事》是再次通读,老奶奶写的好是好,但她真是老奶奶了,有点嘴碎,爱唠叨,同一个观念或故事,不停地讲,不停地讲。好处是:你看多了,印象深了。缺点是:深度还是有点打折。好像已经有种惯性,每一年我都会阅读一本古罗马研究的书,今年我就选 [美]凯尔·哈珀《罗马的命运》吧。
(4)欣赏《红楼梦》的美。一个机缘,因为“得到app”出了《红楼梦》的人民文学版电子书,大喜(副产品是还下单了一套此书的大字本,“四十七八,老眼昏花”嘛)每天1-2回地读,同时读了王国维/蔡元培/胡适、白先勇、张爱玲、刘再复、蒋勋、余英时、张俊、董梅等人的红楼作品与课程,同时也选修了三门红楼MOOC听完。哎,总之,我这个年纪,总算体会到了红楼梦中人与事的大概。说到红楼梦,没想到呀,没想到,年末的最后一击还是陈春成的《夜晚的潜水艇》中的一篇主打小说“《红楼梦》弥撒”,不剧透,是真的好。有句引文可用:知乎上说此篇是“孤篇压豆瓣”。
(5)重读金庸武侠。从中学时就遗憾,没能安安静静、完完全全地通读金庸。于是趁着春节后的无人节制时,开始阅读,同时进行了Xmind笔记,比我想像的收获还要大。当然,也只读了《侠客行》《雪山飞狐》、《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当然还有比如六神磊磊、孔庆东、严家炎、刘勃、南小橘等人的金庸论著。金庸的其他作品,这个春节继续接上。不能只宠金庸而忘了我的古龙,每年也会重读1-2本古龙。
(6)其他系列。正如《烛烬》里,近卫官的儿子(将军)把人分为两类,我这类与另一类(“异类”),是分别站在河的两岸的人。如果一个主题,没读完5本或以上,就只能是其他系列。也不更细地划分,随手翻看信息,简单粘贴于此,好歹选择豆瓣评分在8分以上的吧。
重读了几本,试图再次汲取思想营养: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8.7、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8.4+、何兆武/上学记/8.9、翁贝托·埃科/别想摆脱书/8.4以及/玫瑰的名字/8.9、陈海贤/了不起的我/ 8.8、岸见一郎/被讨厌的勇气/8.6 、孔飞力/叫魂/9.0、林语堂/苏东坡传/8.3 、饶平如/平如美棠/9.1(那一年,一位学妹在华东师大校园里,大夏大学前赠送)。
翻了几本新书,不管看没看懂。首先特别要提:Noah Charney/失落的艺术,因为译者是高中亲同学,复旦博士深圳大学李小均教授。叶兆言/南京传/ 8.2、马伯庸/两京十五日/8.2(准备每年读一本马王爷的作品)、刀尔登/鸢回头/8.2 、莫言/晚熟的人/7.7。
其他一些“旧书”新读:Stanislas Dehaene/脑与阅读/7.8;马丁·普克纳的/文字的力量/7.9;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8.4;查尔斯·都希格/习惯的力量/8.2;阿扎尔·纳菲西/在德黑兰读《洛丽塔》/8.4;特蕾西·博尔曼/托马斯·克伦威尔/8.3。
补课,以前想读却一直未读的。完成了:纳博科夫/洛丽塔、夏目漱石/我是猫、司汤达/红与黑、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盲刺客。
偶然遇到几本好书(极爱)。(1)曾彦修访谈录/9.2;梁云/西垂有声/8.2;胡成/陇关道/8.8。
其他。(1)万维钢系列(多本)。其中,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精装增订版/8.2;读库2020系列(还未完成);(3)读了几个月的《世说新语》,遗憾还是没能登堂入室,仍在门外徘徊,试图进入。
4
读人。
张罗了东师净月“阅读分享会”,邀请了一些好朋友来讲书,从他(她)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我自己只留存了两个slogan:(1)我阅读,我分享,我成长;(2)阅读分享,见证成长。我自己都很期待2021年的阅读分享会。
此处放一张,今年自己阅读分享的主题海报拼图,不是自恋是记录。
5
展望。
几位师友,总是语重心长,见我实在是在不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想拉我一把,说只是阅读而不产出,毕竟是个问题。思考了好久,做个小改变吧:
不做阅读的貔貅,尽力做点阅读的输出。(**暂定:每周一篇阅读与生活日志,以微信公众号方式发布)
6
结语。
吴伯凡说:“不放弃,不执着。”
曾国藩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我说:我已经过上了想过的日子(至少在读书的渴求方面)。不足之处,仍需强化,即“用我阅读的长期主义,去对冲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对生活的掌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