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锦为世界级非遗,云锦袈裟代表传统工艺与佛教艺术的结合,可谓是艺术精品。
据介绍,云锦袈裟的制作极其考究与复杂。它以纯正大红色真丝为基底,采用扁金线和圆金线两种金线,金线总成本达5万元。金丝直径仅0.1毫米,需手工捻制,1米金丝需缠绕3000余圈。 两名工匠配合木制提花机操作,一人提花、一人织造,每日仅能织出5-6厘米面料。
云锦袈裟上织有八吉祥纹样,纹饰严格按佛教仪轨排列,含法轮、宝伞、双鱼、莲花、宝瓶、法螺、盘长、白盖八种符号。面料需确保图案连续对称,织造时若错位1毫米即整幅报废。
云锦袈裟上配有18K金“如意钩”,用于固定袈裟的钩扣,手工錾刻如意纹,重约30克。 袈裟边缘镶嵌通灵翡翠玉环,色泽碧绿,象征清净无染。
更神奇的是,云锦袈裟能色彩渐变,云锦独有的“逐花异色”技法,使图案从不同角度呈现色彩变化。
作为“佛门CEO”的释永信,应该有条件身披16万袈裟,只是与其“月薪700元”宣称形成强烈反差,更与佛家少欲知足的教义格格不入。
你能想象吗,佛陀时期的僧人穿的是什么衣服?他们穿的是“粪扫衣”,是指从垃圾堆、坟场、路边等处,捡拾他人丢弃的破布缝制的僧衣。
粪扫衣制作极度简单,将碎布洗净后,用刀裁成片,再缝合,形如稻田阡陌。 粪扫衣一开始禁止染色,保留原色,后允许染成坏色,即避开鲜艳颜色,用青、黑、木兰等杂色。
佛陀时期的僧人没有人供养吗?穿不起好衣服吗?并不是,而是他们追求真正的修行,降低对物欲追求的有意为之。出身皇家的佛陀,什么精美的袈裟不能有?弟子阿难在给佛陀供养精美迦尸绢衣时,佛陀拒绝道:"汝见粪中金,我见金中粪。"佛陀把物欲视为粪土,视为修行路上的障碍。
佛教传到中国后,以 "百衲衣"代替“粪扫衣”。僧人不用再去捡别人扔掉的破布,而是用信众供养的碎布拼接成袈裟。因为来源众多,故称其为百,又需要针线缝补,故称其为纳,后来“百纳衣”又演变为“百衲衣”。
无论是“粪扫衣”还是“百衲衣”,目的都是为了破除对物质的迷恋。同时也破除阶级分别,无论有钱人还是穷人出家,皆穿同种粗衣,"形无殊异,心息骄慢"。
这件金丝袈裟是云锦工艺的巅峰之作,却背离了“粪扫衣”(百衲衣)所象征的佛家少欲知足精神。它以金线织就信仰的庄严,也在世俗凝视中,折射出袈裟包裹下的人性暗影。
我们可以从释永信的眼神,和他不断扩张的商业版图中推测,他并不是真正的修行者。他始终没有制服心中贪欲,一直在搞信仰变现,和那些依附寺庙,骗人钱财的假僧人本质上没啥区别,只不过他的规模更大。
《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正的修行不在外物奢华,而在内心的持戒与清净。佛家也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释永信能有今天的结局,也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