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睡前,趁着这初显的夜色,写着这些关于安妮的文字。因为太过喜欢,思绪像这年节的鞭炮,肆意而为,迟迟无法下笔。于是又翻开《眠空》安静的读了起来。
那年,在网上看见散文《眠空》的预售,没有丝毫犹豫就选择了预定。只因它是安妮宝贝的作品,期待已久。
我想,每一个热爱文字的人,心中总有一个名字是喜爱的,有时甚至是敬畏的。看着印有他名字的书时,会有一种冲动。当捧着他的书时,心是踏实的,就如同听见婴儿的第一声啼哭。
安妮宝贝于我,就是如此。
等待了十一天,书终于寄到。看着封面,一如既往的风格,简洁,素雅。给人一种宁静,安和的感觉。捧在手心,开始阅读。早就在网上看过《眠空》的自述。安妮宝贝说,这本书是一些随性的文字。来自日记,笔记,杂录。是一种私人形式,表述零散,跳跃,漫不经心。
我心中也想过,莫非又如同当年她的《清醒纪》般随性?记得那时,看见《清醒纪》第一感觉就是,这样的零散文字也能成书。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当我翻开阅读时,还是被《眠空》的零散的文字布局吓到了。比它相比,《清醒纪》已算正常的书。但即使如此,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唯美,理性,哲思,依旧让我迷醉。
这本书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半月才读完。读完的那一刻我知道,我不会仅读一遍。读安妮的文字,我永远也快不起来。她的文字似乎有一种魔力,让你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过,并且会在不知不觉中默读出来。即使是再平常不过的文字,经她的排列组合,也会变得美丽异常,字字珠玑。
“雨中跑步,雨点逐渐力度粗重。没有感觉困窘,依然保持匀速。路径上空无一人。竹叶、樱花树、灌木发出沙沙清响,确凿而鲜明。”
所以,每当我心情烦闷,躁动不安,想要寻求平静时,都会拿出安妮的书来读。如同镇定剂一般。而这本类似于手札的《眠空》就更是如此。因为它的零散,可以随时拿起,又随时放下。没有压迫,一切都是自由自在。于是每到临睡时,都会拿起,读上几段,然后心安入睡。
初识安妮是在我一个相对困顿的时期,心中压抑异常。到现在,已有七年。从她的第一本小说集《告别薇安》到现在的散文《眠空》,我看到的都是一个理性,敏感的女子。有时觉得,安妮已不是一个作家,更像是一位诗人,一个哲学家,一位思想家。从她的书里,我得到了太多。而《眠空》,已然将她对事物的理解与感受大多展现。
对于爱的关系的思考,她说,“对他人的需索,成为恐慌;对他人的期许,成为失望;对他人的依赖,成为伤痛;对他人的侵占,成为禁锢。与之相反的是,对他人的容纳,成为安宁;对他人的放手,成为自由;对他人的付出,成为获得;对他人的怜悯,成为宽容。”
对于爱的思考,她说,“真正的爱,一定是相联着喜悦,笃实,明朗,饱满。真正的爱不可能使对方痛苦,也不会让自己痛苦。那些使我们痛苦并因此想让对方痛苦的关系,与爱无关。其实质不过是一种疾病。”
对于孤独的思考,她说,“孤独。我们最常想起和谈论的话题,无法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精确的话题。它是血肉中深深彼此镶嵌的一枚黑暗核心。如何与它共存。除了承认它,接受它,别无他法。要能够容纳它的洞穿。这强大的同盟和敌人。在孤独中接受洗礼的人,他知道自己在接受什么。”
对于感情的思考,她说,“世上的感情,无非分为可完尽的和无法完尽的两种。原因各异,不用分析。可完尽的感情,,以努力和果决相对,即便付出大的代价也把它承担起来。不可完尽的感情,且把它当作一个礼物,善待对方,尽量给予快乐。到此为止。”
对于……
这些如此精致,冷静的文字在《眠空》里比比皆是。
有时想,为什么我会这么喜欢安妮宝贝的文字?有人说,每一个喜欢安妮的人,生命中必定有一段存封的往事。现在想来,或许这话不错。
最喜欢《眠空》里的这段话,“来日相见,只想先牵着你的手温存地哭一场。无需说起这半生已然过去的哪怕最微小的一丝丝煎熬。那曾使我们的心刚硬和受苦的,也必然会在某时,使我们的心再度温润澄净如同春水。”
以前我的想法,就如同《眠空》里赠送的书签上所写,“唯愿无事常相见。”而如今,随着时间的流逝,空间的辗转,已然看开。不曾相见的岁月让我变得平静,再无波澜。现在我想,若我们已无相见的机会,那就愿“琴瑟在御,岁月静好”吧。
合上书。夜色正浓。伸手关灯。安然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