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剪个头发,前后花了三个小时,等了两个小时,洗头花了半个小时,剪头花了40分钟。剪个头发从天亮剪到了天黑,回去的时候老妈问我:“你剪个头发怎么那么久?去那里玩了?”
“就一直要等啊”我无奈的吐槽~
前几日刷消息看到一个名叫QB HOUSE的理发店,
一脚踏进去要先交钱取号,
之后没等几分钟,
他便被安排到座椅上,
理发师只简单的问了一个问题,
“想怎么剪?”
“刷刷刷”“咔咔咔”,修剪过程中,理发师几乎一言不发,很快,一个合适漂亮的发型完成。
我很奇怪,
怎么没人来给洗头?
没人来给按摩?
没人过来推销会员卡?
但我看见还是有满意地离去,快步匆匆。
原来这样的场景,每天发生在QB HOUSE的,每一个十分钟里。这家理发店只有10㎡,只提供一种服务——剪发,但它一年的营业额是,10亿。
“ 55 岁 辞 职 跨 行 ,
我 只 想 把 时 间 还 给 顾 客 ”
打出标题,直接切中人们的兴趣点,毕竟之前的理发店已经形成一股热潮,推销产品前奏太多太复杂~
但这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除了剪发其他服务都不提供的理发店,是怎么样达到年收入超10亿呢?
事情还得从22年前那个被激怒的老头说起。
1995年的一天,54岁的小西国义急匆匆走进了一家理发店。他环顾店里,客人不算太多,看起来和他一样都是没时间消磨的人。
“太好了,这次应该不会太久。”小西一阵窃喜,他和朋友早已约好见面,只给自己预留了半个小时的时间。
可惜,小西预估错了,他等了接近一个小时才坐到了理发椅上。等到花儿都谢了好不容易轮到自己了。“我只想把头发剪短些”,小西特意加快了语速。但理发师并没有马上行动,先是一条又一条的热毛巾,接着给他按摩肩膀和手臂。
“天啊,快开始吧!”
终于开始剪头发了,理发师不紧不慢推销起店内的洗发产品,没完没了的套近乎,彻底消耗掉小西的所有耐心。账单递过来的那一刻,最气人的事情发生了,6000日元(约合人民币366元)(好贵!)小西为了赶时间,强忍住怒气,付完账就转身离开了理发店。
小西并没有忘记这件事的发生,他开始思考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问题:“为什么理发店不能简简单单得剪头发?”
这种繁琐絮叨的服务,根本不是为了顾客考虑,而是在大把大把得浪费顾客的生命。强加的无用服务最后还要收取这么高的费用,看起来完全不合理。
“不如我来开一家理发店为顾客节省时间?”但转而又犹豫了,“这是顾客真的需要还是我这个人太挑剔了呢?况且我年龄这么大了。”
小西带着疑问和考虑,进行了一次认认真真的市场调查,他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如果有一间理发店,
10分钟搞定只要1000日元,不说废话,你愿意去吗?”
在看到结果之前,小西没有太多信心,他心想,如果有10%的人愿意去,我就真的自己开一家这样的理发店。
调查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超过34%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更有相当多的男性,对繁琐的理发过程进行了控诉。小西国义立刻有了开店的信心。
1941年出生于东京的小西国义,在日本知名的私立大学青山学院毕业后,一直在综合商社和医疗器械公司打拼。
发起市场调查的一年后,小西国义已经55岁,离正式退休安享晚年只剩下10年的时间。
1996年,小西国义从公司辞职,决定自己开一家快速剪发的理发店,创办了10分钟1000日元的QB HOUSE,决定把不该浪费的时间还给顾客。
这次创业后来被日本媒体称为“找寻人生最关键的10分钟”。
“ 我 开 了 第 一 家
10 平 米 的 快 剪 理 发 店 ,
没 想 到 火 了 ”
“将时间还给顾客”,
为了实现这个宗旨,
小西根据开店的初衷,
精心设计了每一个细节。
小西的QB HOUSE没有前台,没有助理,更没有各种导购,进店门口,只有一台操作方便的自动贩卖机。这种贩卖机在付款之后,会类似现在的营业大厅的等位取号机自动出号。
为了真正节省顾客时间,这种简单不粗暴的机器只接受1000日元纸币或者刷卡,直接取消了找零。在顾客取号之后会进入门口的排队等候区,门口上方有三盏不同颜色的指示灯。
绿灯亮,表示马上可以剪;
黄灯亮,最多需要等5分钟;
红灯亮,最多需要等10分钟。
QB HOUSE理发位一般只有2-3个座椅,看似普通的座椅下方都安装了压力传感器,只要感受到压力,机器会自动记录时间,并将不同的时间传到屋外的指示灯上。QB HOUSE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神秘的角度,可是说是近乎强迫症的设计——这就是工具台和镜子之间的夹角为139.68度。小西国义站在工作台与镜子中间,进行了无数次测试,最终发现只要保持在139.68°,就不会影响理发师的移动。
小西国义让理发师在一只手拿工具时另一只手可以继续理发,为的只是每次为顾客节省的时间是1秒。即使已经有了660家分店,他依然坚持这么做。
很多人之前只是对剪头发本身浪费时间所厌恶,除了不开心不舒服之外,还发誓再也不想来了,下次却依然还是踏进了店,反反复复。
而小西却开拓了新视角,从感受出发意在打造为顾客节省时间的方案。从而找到了商机,我们不是没有东西创新,而是思维的方式没有创新。
回顾一下小西的成功经历,不可否认他做足了下面三点准备。
第一,罗列数据,提供决策的依据;
第二,开辟视角,对依据进行合理的解读;
第三,整理想法,敲定最终解决方案。
其实只要按照以上步骤梳理思路,你也可以成为一个能提出独特观点的人了。
最重要的是,无论你有了多少“自己的想法”,如果只是止于想法,结果就是猫叔说的“不去做,然并卵”。而他,敢想并且敢于行动,做市场调查后一步步计划。
敲定最终解决方案后,要做的就是行动,在行动中不断优化结果,并及时调整方向,总结经验,再迈向成功。
所以,想要成功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创新,对市场的敏锐能力,和视角的创新度~角度不一样,方案自然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