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看到一张照片,某所小学老师站在学校门口,深鞠躬迎接入校的学生。这张照片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有人说是在“作秀”,有的说是假的,但校方回应说他们是真的这么做的。并且已经悄悄地做了一年时间,此举只是为了尊重孩子,帮助他们树立一种尊重他人,注重礼仪的习惯。
在今天,我们的教育环境中,尊重学生与不尊重学生的行为都存在着,并且还有一些行为明显是两极化的。在那些尊重学生的做法中,有一些也存在着争议,比如尽量不批评学生,尽量满足学生学习上的各种需求,尽量控制好自己的负面情绪不向学生表达,尽可能创造条件给学生更多的选择。
我们更深入的去理解一下,尊重的本质,或许就能把这个问题看得更清楚,成年人为什么要去尊重各方面都明显“不如”我们的孩子呢?
用平等的关系,再去分析一些具体行为,多表扬,少批评甚至不批评,是一种尊重吗?这里有一个认识,批评一定是针对错误的而不是针对人的,如果家长或教师因为某个具体错误而无限上纲地对一个孩子进行全面否定,这不是批评,是不尊重。如果一个批评让孩子刻骨铭心又能局限在错误点上,这种批评就不太涉及是否尊重人的问题,如果某些批评充满建设性甚至只是隐性地点出错误的表象,引领孩子去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那这无疑是一种尊重,尊重了孩子的人格完整性和能力。另外,平等原则还要求我们在批评学生的同时一定要给学生申辩和批评我们的权利,甚至要鼓励孩子这么做,因为成年人是多数情境的主宰。
很多研究也证明,尊重孩子的做法,其教育效果是积极的,因为发现孩子有自己的主见,同时也能顾及其他人的情绪,这种素质不仅是一种情商高的表现,还是未来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