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时刻保持“危忧意识”,保持警惕,才能时刻敬畏规则,尊重规律。
思维上要具有“危机意识”,才能提前观察,主动寻找潜在危险的源头。
行为上,要提前主动避开具有潜在险情的“危害处境”,才能无声的化解险情。
上面的处理技巧说起来可能只需要一句话,其实有三个习惯做了支撑:
1、高速“不跟车”理论。
即:始终使自己车辆处于前后无车或者距离前车较远的位置,这样可以给自己留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处理遇到的各种情况,开车本身就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寻找安全的平衡点,自然需要反应,需要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越长,自己处理起来越容易。
2、快速选择安全通道的能力和习惯。
开车过程中,谁也想不起来这么多的安全行车技巧和行车方法,都是靠自己平时的习惯,平时开车时也要注意训练自己快速选择的能力,多反思,多复盘,多思考,勤于实践,自然会有所提高。
这需要自己既不能过于慌张的猛踩刹车和猛打方向盘,也不能不知所措的乱变道,快速选择需要的是先观察后变道,结合当时实际的具体路况,选择对自己行车最有利的行驶轨迹。
这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习惯。
3、时刻关注自己车辆周边的车辆动态的情况。
我发现有的车友在直行时,基本不看后视镜了,或者临近快要变道才看后视镜,我的习惯是平均2秒钟左右,我就要看车辆左右和后方的车辆动态情况,哪辆车准备超车?哪辆车一直跟着?哪辆车已经超了?自己都了如指掌,这样就为第二条快速选择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心中有数,方能“泰然自若”。
上面高速中突然出现的障碍物如果是车多路况或者晚上视线不佳时,处理起来就更加需要技巧,其实关键时刻,化险为夷还是好习惯,提前观察,提前处理的好习惯,这需要平时多学、多思考、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