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钟搞定
终身成长的思维模式
拆书:炫先森
有没有什么是你一直想去做,但是因为自己不够擅长而不敢去做的事?设置一个计划,去实现它吧!
“你学得真快,真聪明!”
“宝宝真棒!这么快就学会了!”
……
我们认为,对孩子的能力进行夸奖,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信心和成就。
但是,研究显示,对孩子的能力进行夸奖,很有可能会毁了ta的一生。
一个实验是让学生完成10道非常难的非语言型的智商测试题。这些学生都完成得不错。实验者对一部分学生的能力进行了赞扬:“10道题,你做对了8道,非常不容易,这说明你很聪明。”实验者对另外一部分学生没有给予赞扬,而是肯定了他们的努力,说:“10道题,你做对了8道,这说明你非常努力、用心。”
这两组学生的起点是完全一样的。但是,经历过这次事情后,他们之间的差距就开始拉开了。那些被赞扬了“很聪明”的学生,此后面对选择时,会回避有难度的新任务;而那些被肯定了“很努力”的学生,此后会乐于接受有难度的新任务。
为什么会这样呢?
心理学家在针对数百名学生进行7项试验后,得出了一个异于以往、非常清晰的结论:对孩子的智力水平进行表扬,会损害他们学习的动力和表现。
原因是,评价孩子的智力和天赋,会让孩子更执着于展现自己的智力和天赋。这无异于告诉孩子:如果成功意味着聪明,那么失败则意味着愚蠢。那么,此后,一旦遇到棘手的问题,他们害怕失败,害怕被人冠以愚蠢的“罪名”,便会选择逃避、回避。
认为人的成功是由天赋和智商决定的,并对挑战性的任务持逃避的心态。心理学家将这种思维模式定义为固定型思维模式。
与之相反,还有一种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上述那些被肯定了“很努力”,并此后乐于接受挑战有难度的新任务的学生,拥有的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他们相信,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
提出这两种思维模式的专家是罗尔·德韦克博士。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她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现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在对成功的数10年研究后,罗尔·德韦克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即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并将其写成了这本书《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这本书坐镇美国亚马逊心理类畅销榜10年,累计印量180万册,获得比尔·盖茨撰文推荐。不仅如此,罗尔·德韦克还凭借“成长型思维”这一概念,荣获2017年全球教育大奖“一丹奖”。
A
什么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什么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两种思维模式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
1
两种思维模式解析
人与人之间的性格、能力、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反应有很大不同,这些不同并非与生俱来、不可改变,而是基于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的。
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成功是由天赋和智商决定的,相信才能是一成不变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者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每个人也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了解了固定型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就会了解一件事是怎么导致另一件事的——认为人的能力板上钉钉、一成不变,会如何导致一大批想法和行为;相反,认为能力可以培养,又会如何导致不同的想法和行为,如何将我们领上另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2
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
固定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你;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你是否提高自己。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并不仅仅需求挑战,他们还会在挑战中成长;固定型思维者只对尽在掌握的事情感兴趣,如果事情变得具有挑战性——当他们感觉不到自己聪明且富有天赋的时候,就会丧失兴趣。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只会对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馈展现出兴趣。脑波显示,他们在被告知自己的答案是对是错的时候注意力非常集中,但他们在得到可以帮助他们学习的信息时没有展现出一丝兴趣。即使他们的答案错了,对正确答案也毫不关心。只有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才关注可以提高他们知识水平的信息。对他们来说,学习才是第一要务。
有很多被我们称为天才的人,都曾被权威人士判定为没有未来。比如,美国画家杰克逊·波洛克、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等。根据一次分数立刻做出的评估,对了解一个人的能力水平而言几乎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更不要说去了解他们在未来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了。一次评估就定终生的这种想法,让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产生了紧迫感。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必须快速、完美地取得成功。当自己的一切在每时每刻都面临危险的时候,谁还会有慢慢成长这种奢侈的想法呢?
也就是说,相信人的能力固定不变的那些人,急切地盼望成功,而他们在成功后感到的不仅是自豪,还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因为成功意味着他们固定不变的个人能力比其他人要强。这里面隐藏了一个问题:如果成功后你会变成一个重要人物,那么不成功的时候,你又是什么呢?
答案很可怕。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而言,失败会从一种行为(我失败了)转变成一种身份(我是一个失败者),对其影响可能是永久性的、散不去的创伤。
值得一提的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不会从失败中,学习并纠正自己的失败。相反,他们可能只是去尝试着修复自己的自尊。他们修复自尊的方式,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他们会去找比自己还差的人;一种是去责备他人或者找借口。
而对于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来说,失败虽然很痛苦,但不会给失败下定义,也不会被失败下定义,他们会把失败当成拓展、经历和经验,他们会认为改变和成长有很多种可能,通往成功的道路自然也就有很多条。
B
有了正确的思维模式和正确的教学方法,人们可以成就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1
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
本杰明·布鲁姆是一名杰出的教育研究人员。他对120名杰出的成功人士进行了研究。他们的职业分别是钢琴家、雕塑家、奥运会游泳运动员、世界级网球运动员、数学家以及神经学家。这些杰出的成功人士,在童年时期并不出色,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的天赋,更无法凭当时的能力看到未来的成就。是后来,他们通过持续不断的动力和投入,加上旁人对他们学习上的支持,带领他们登上顶峰的。
布鲁姆总结说,经过40年对美国以及国外的校园学习的透彻研究发现,如果说一个人能学会什么东西,那么世界上其他人也都可以学会,只要在此前和当下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
布鲁姆没有将2%—3%有严重缺陷的孩子计算在内,也没有将1%—2%像迈克尔那样的神童算进去。他指的是除此之外的所有人。
2
体育:冠军思维
在NBA打球的蒂尼·博格斯只有1.6米高;一只独臂的棒球运动员皮特·格雷打入了大联盟;本·霍根姿势不够协调,却成为了最优秀的高尔夫运动员之一。
为什么这些矮小、不协调,甚至“残疾”的运动员们做到了这些事情,而一些天才型选手却没能做到?
这无疑是告诉我们,身体技能是可以培养的。
3
商业:领导思维
固定型思维的领导认为存在天才,要确认自己的优越性,会过多地关注自身声誉,执行天才加帮手的管理模式,通过羞辱员工来体现自身优越感,独裁并滥用权力,使得员工对评价感到恐惧,丧失进取精神。
当领导是固定型思维时,那么他们自然而然地就将员工也放入了固定型思维模式中。这意味着,公司员工都不会去关心学习、成长以及推动公司发展,而会去担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起初是领导担心别人如何评价自己,但最终会导致全公司员工都开始担心。在这样一个固定型思维模式弥漫的公司中,不仅勇气和创新是无法存活的,还会导致群体思维的产生。
成长型思维的领导保持谦逊,引导而非评判他人,注重奖励团队,憎恶精英主义,坚信管理才华是一门关于自我发展的艺术,推崇的是通过员工辅导而不是恐吓来提高生产力。
为什么现在的职场上充满了需要不停认可、不愿接受任何批评的员工?是本文开篇那些被夸奖的孩子长大了吗?作者经过研究证实,即使对象是成长人,正确的反馈也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职场上,正确的反馈是什么样的呢?公司不应该因为员工的一个绝妙的想法或者聪明的行为而奖励他们,而是应该因为员工们具有主动性、能够解决难题、不断奋斗学习新技能、不惧挫折并坦然接受批评而奖励他们,甚至可以因为他们不需要频繁的奖励就能好好工作而奖励他们。
谈判技巧、领导才能、管理才能都可以通过后天努力习得。
4
人际关系:爱的思维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对爱情的看法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说感情需要不断付出努力,那表明双方原本就不合适。
他们认为如果这份感情是天注定的,那么根本不需要努力地经营它。如果这段感情是天注定的,他们就应该能够理解并尊重对方的需要。
但对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健康长久的两性关系是需要双方的努力,需要双方对彼此不可避免的差异进行磨合。
第二个问题是,问题出现表明了性格有缺陷。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谈到两人的矛盾和冲突时,往往会责备对方,焦点指向对方的某一特质或性格的缺陷,同时产生愤怒和厌恶的情绪,认为问题由对方性格带来的,所以无法解决。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一旦发现恋人身上的缺点,就会蔑视对方,并发展到对两人感情的不满。
相反,成长式思维模式者会看到伴侣身上的不完美,但依然认为他们的恋爱关系是良好的。
5
教育:成长的思维
表扬孩子的智力和天赋,会让孩子在此后遇到困难时,对自己产生怀疑。父母应该教会孩子热爱挑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享受努力的过程,不断学习。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成为赞扬的奴隶,才会拥有一种可以建立和修复自信心的终生有效的办法。
谈论别人家的孩子时,如果措辞不当,也会毁了自家孩子的成长。我们很多家长在评论别家孩子时,说“他是个失败者”“她真优秀,是个天才”“她蠢死了”。当孩子听到父母给予别人固定的评价时,会受到固定思维模式的影响,他们会想,她优秀是个天才那我是什么?她这样做蠢死了那我呢?
关于称赞,还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对孩子说“哇,你做得真快”或者“看,你没有出一点差错”时,我们向他们传达了什么信息?我们告诉他们,我们重视他们的速度和完美,而速度和完美是刻苦学习的敌人:“如果你认为我在速度快和表现得很完美的时候才足够聪明,那么我最好不要做有挑战性的事情。”
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也会给孩子传递错误的信息:如果你能按我们的条件成功,我们才爱你。作者对从6岁到大学年龄的子女做了研究,那些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认为,他们必须实现父母的期待,父母才会爱和尊重自己。
当父母为孩子设立了一个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理想目标时,他们其实是要求孩子符合一个聪明、有天赋的孩子的模型,否则就会被认为没有价值。他们没有留给孩子犯错的空间,也没有留给孩子展现自我个性的空间——孩子自己的兴趣、性格、欲望和价值受到了压抑。结果使这些孩子变得叛逆和不求上进。
优秀的教师相信人的智力和才能是可以成长和发展的,他们会创建一个充满信任、摒弃评判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就是“我会来教你”,而不是“让我来评判你的能力”。
C
关于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你一定还有很多问题想问。
1
有没有可能同时拥有两种思维模式?
为了更简单地说清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作者将思维模式说成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
实际上,每个人的确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展现出不同的思维模式。比如,我可能认为我的美术才能是固定的,但智商是可以发展的;我认为我的个性是固定的,但创造力是可以发展的。
在某一个领域里,你持有哪种思维模式,那么这种思维模式就会影响你在这个领域内的发展。
作者还指出,“自己已经具备成长型思维,而且一直都有”这是一种误解。作者发现,人们经常会把成长型思维与灵活、开明、乐观这些品格混在一起。然而,实际上,每个人都同时具有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这种情况会随着经历的变化而变化。“纯粹”的成长型思维是不存在的。
2
成长型思维是为了变成第一、变成最好的吗?
不是。成长型思维是为了个人的良好发展,而不是为了争第一、变成最优秀的。作者之所以拿攀上顶尖位置的人举例子,是为了证明成长型思维模式能带领你走到多高多远的地方。
拿攀上顶尖位置的人举例子,对固定型思维模型者才有说服力。
很多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并没有想过要攀上顶峰。他们能达到这个高度,是因为他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讽刺的是,顶峰是很多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渴望达到的地方,却是很多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工作激情带来的副产品。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结果。如果你失败了,如果你不是最好的,那一切都是白费力气。成长型思维模式能让人们在不计成果的情况下去评估自己所做的事。他们会着手处理问题,计划新课题,致力于重要的工作。也许他们最终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他们深度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3
如果我喜欢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呢?如果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才能是什么,那为什么要放弃固定型思维模式?
如果你喜欢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当然不需要放弃。本书的目的是为了阐述两种思维模式以及创造的不同世界,让你知道自己可以进行选择。
然而,很重要的是,你要了解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缺点。可能在某个领域,你因为低估了自己的才能而失去了好机会;而在另一个领域,由于自认为天赋可以带领自己走向成功,反而破坏了成功的可能。
此外,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会强迫你去追求某件事,它只是告诉你可以拓展自己的技能。而且想不想拓展也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4
是不是我们的一切都可以被改变,是不是我们应该去改变所有可以改变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能力是可以被培养的,但它并不能告诉你你能改变多少,或者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获得改变,而且这也不意味着所有的事,包括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都可以被改变。
我们都需要接受自己的一些不完美之处,特别是那些并不会给我们自己或别人的生活带来危害的。
固定型思维模式妨碍人的发展和改变。成长型思维模式是改变的起点,但你也必须做出判断,对什么样的事情付出努力并带来改变才是最有价值的。
D
怎样从固定型思维转变成成长型思维?
1
接受
第一步是去拥抱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上文说到,每个人都是成长型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混合者。但是,即便我们要接受自己一部分固定思维模式,也并不表示我们要去接受它高频率出现的事实,以及接受它在出现时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2
观察
明确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当你了解了固定型思维模式出现的原因和时机时,不要急着去评价,先观察一下。
3
命名
给你的固定型思维起个名字。像对待一个朋友似的,逐渐将它与自己分离。
4
教育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触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诱因,并痛苦地了解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出现的时机和对你造成的影响,而且它还有了自己的名字。那么,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教育它,并邀请它一起加入我们走向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
5
成长型目标
如果你已经制服了你的固定型思维,这很好,为了让成长型思维开花结果,你需要设立目标——成长型目标。
比如,问问自己:对我来说,今天有哪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对我周围的人呢?
作者说,拥有成长型思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固定型思维很容易被触发,当我们面临挑战、受到批评或者处境不如意时,就会陷入不安或者自我防卫的状态,这种自然的反应会抑制成长型思维。
她建议,我们要去意识到自己的固定思维型“人格”什么时候会出现、是如何给自己带来威胁感并形成自我防卫,而且还应学会回击这种“人格”,当你在追求一个富有挑战的目标时,要能够说服这种“人格”与自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