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广》写樵者思慕一女子而不可得,愿在其出嫁时能有所效劳。
南有乔木 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 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 言刈(yì)其楚
之子于归 言秣(mò)其马
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 言刈其蒌(lóu)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休:休息。因乔木高而无荫,不能休息。思:语助词,同“兮”。
汉:汉水,长江支流之一。游女:出游的女子,或解为女神。
江:江水,即长江。永:水流长也,同时有江水浩大之意。
方:桴,筏。因江长,乘筏子也不可渡。
翘翘错薪:高高杂乱的柴草。翘翘,喻杂草丛生。
言:语气词。刈:割。
楚:灌木名,即牡荆,古代嫁娶以楚薪作火把,刈楚喻嫁娶。
归:嫁。秣:喂马。
蒌:蒌蒿,嫩时可食,老则为薪。
本诗一开始用比兴手法:南方有高大的乔木,却不能够在它下面歇息,汉水边有心仪的女子,却不能够追求。又是一个可见而不可求的爱情故事。
诗中通过“汉之广”、“江之永”回环往复的吟咏,使樵夫澎湃的恋情与绵长浩渺的江水合而为一,从而使这一场景具有了更为深广的感情表现力。
“错薪”、“秣马”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一个樵夫每日劈柴、喂马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则有比兴之意,以析薪比喻嫁娶,以秣马比喻婚礼亲迎之礼。关于后面的理解,一种看法认为樵夫由现实的“不可求”转入幻想中的“得到”,暗中想象自己迎娶游女。还有一种看法是樵夫的内心独白,心爱的姑娘要出嫁了,他没有嫉妒或者怨恨,而是幻想成为姑娘的仆人,喂饱她的马,好好送她嫁人。
以前我赞成后一种, 认为真爱有时不必得到,只要所爱的人幸福,自己在默默祝福的同时也能得到心灵的宁静。但是现在又觉得这种看法的前提是两个人的差距有天壤之别,或者女子已嫁人,否则对喜欢的人就应该大胆表白追求,而不是卑微到尘埃里,没有尝试就放弃。爱她不就是要尽自己所能去好好的守护她一生吗?
闻一多评价此诗:借神女之不可求以喻彼人之不可得,已开《洛神赋》之先声。
袁行霈的评价:短短的一首小诗,竟浸于一片连接不断的“不可”声中。而歌者的那种无可奈何之情,遂亦沛沛然流注于听者的心田,唤起无限的同情。
樵夫深切的单相思让人唏嘘,耳边突然响起一首旋律《我愿意为你》:
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如影随形
无声又无息出没在心底
转眼 吞没我在寂默里
我无力抗拒 特别是夜里
想你到无法呼吸
恨不能立即 朝你狂奔去
大声的告诉你
愿意为你 我愿意为你
我愿意为你 忘记我姓名
就算多一秒 停留在你怀里
失去世界也不可惜
我愿意为你 我愿意为你
我愿意为你 被放逐天际
只要你真心 拿爱与我回应
什么都愿意 什么都愿意 为你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正因为如此,真挚的爱,才那么让人动容,值得人毕生去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