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未离开过那片承载我过去所有记忆的小县城。直到今年。
童年时,每当太阳的光在东方隐现,各家的烟囱开始升出浅淡的炊烟,我便被妈妈拉着起床,迷迷糊糊地吃完早饭,揪了两束麻花辫,就背着小书包一蹦一跳去上学。妈妈看着眼前的人儿,总觉得,这咋还没长大。
渐渐地,我比妈妈还高,岁月的变迁最先体现在孩子身上,转眼到了2017。
处于高三的我们,在这个年纪,好像特别容易被书上那些关于远方、江南、诗意这些字眼所吸引,满脑子都是想要出去走走的念头。
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我收起了自己爱看的杂志,开始专研那理不清的数学题,我丝毫不珍惜晚上那为数不多的睡眠,借着台灯微弱的光,挣扎在题海当中。在本该青春的年纪里整天蓬头垢面,
当时,我只觉得,为了梦想,一切都值了!
现如今想起来,那座塞满了人的教学楼,竟有种说不清的感觉,它内里堆满了无数人的热血,外表看起来死气沉沉,它是无数人梦想的起点,也是无数人梦想的坟墓。
高考结束,我考上了我心仪的大学,暑假是漫长的,我将自己处于完全放空的状态,除了睡觉就是玩儿,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终于被放飞的鸟,我收拾行李那天,第一次强烈感觉到,我即将要离开眼前这熟悉的一切了,未来是什么,我不知道,我只有对未来的憧憬,期待。
我终于坐上了开往南方的那趟列车,我看着车窗外的树木极速向后跑去,它们和我的家乡一起渐行渐远。
在火车上足足待了一天,这一天里,窗子外的那个世界走过了农田,高楼,高山,长河,从晴天到阴天到雨天,相互交换,我从天蒙蒙亮时出发,下车时已是暮色沉沉。
第二天,我就去了西湖,那个让无数诗人忘却烦恼的地方,我坐在车子里面一边想着类似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的诗句,一边想象着到底是怎样令人醉美的景色,诞生了白蛇传这样美丽的故事。
打开车窗,最先映入眼帘的不是碧波荡漾,而是大堆的游人在观光拍照。后来我终于走过了苏堤十里,看了潋滟湖光,最大的印象便是人多,西湖风景确实好,但没诗里的好。
难道说,人间是抹去了脂粉的脸,是我期望太高了吗?
看过了西湖紧接着就开学了,在这一年里边,我体验了两种完全极端的生活,前半年的疯狂刷题,不分昼夜的奋斗,后半年前所未有的自由的生活。大学丰富了我的认知,开阔了我的视野,同时也带给我一点点的挫败感。
来自不同省份的大城市的同学,他们熟练操作word、ppt、等办公软件,而我在上计算机课时紧张地不敢分神,他们英语口语听力已经到达一定水平了,而我,来自一个完全不考听力的省份,连一个简单的单词都发不准音,他们在小学就学了各种各样的才艺,而我在小学只会在街头巷尾玩泥巴。
差距不仅仅是能力上的,还有物质上的,跟别人一起出去玩,有时候需要别人迁就你的消费水平。
于是我产生了巨大的焦虑感,我迫切地想学习,迫切地想赚钱,现在的我,虽然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我还是会努力,即使努力去赚得一个和别人平起平坐的机会。
很多时候,我会害怕自己做不到很多事情,但我会告诉自己心中那个害怕的小孩,坚强最开始可能就是硬撑着,撑过去了,你就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