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起云涌的三国时代,无数的英雄横空出世,如天上的星斗布满了夜空。而在这漫天的星空当中,诸葛亮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
颍川水镜先生司马徽向刘备极力推荐诸葛亮,他说: “卧龙、凤雏,二者得其一,便可得天下”。
其中的凤雏是庞统,而卧龙指的就是诸葛亮。
然而,刘备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之后,为什么依然无法挽救蜀汉灭亡的命运呢?
诸葛亮出身于官吏之家,家族背景极为庞大。可惜父母早亡,后与弟弟诸葛均投奔袁术部下任职的叔父诸葛玄。
诸葛玄去世之后,诸葛亮便在隆中(今湖北襄阳)隐居下来。他当时住在山间的草庐之中,一边从事耕种,一边苦心读书。虽隐居深山,却对国家形势了如指掌,经常和当地一些名士来往,畅谈天下大事,因而被人们尊称为“卧龙先生”,把他比做人中之龙。那年,诸葛亮年仅17岁。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被曹操打败,不得不投奔刘表,屯兵于新野(位于今河南南阳)。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颍川水镜先生司马徽对刘备说:“当今天下只有卧龙、凤雏对于天下大势了解得很清楚,如果你能得到其中的一位,便可以取得天下了。”
刘备便慕名前去拜访,一共跑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便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二人相见之后,刘备问计诸葛亮,诸葛亮便向他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计谋:“自董卓被曹操打败之后,如今全国只剩下了两股重要的势力。
其中最强大的是曹操的百万大军,而且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暂时不能够与他有正面冲突。
第二个势力是孙权,占据江东也大势已成,也不可以主动攻打他。
现在还有荆州和益州这两块肥肉,其主人都是昏庸无能之人,应该尽快抢夺先机占据这两个州。这样就可以形成三分天下之势。待到时机成熟之后,汉室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这就是闻名于后世的《隆中对》,刘备听后大为赞赏: “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了到水一样。” 这一年,诸葛亮年仅27岁,他这时所提出的《隆中对》,成了后来蜀汉政权的基本国策。
诸葛亮正式加入蜀汉集团之后,立即亲赴江东游说孙权联刘抗曹,然后在赤壁与曹操开战,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
这一战,破灭了曹操一举统一天下的战略。刘备与孙权各夺取了荆州的一部分,使得刘备迅速崛起,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蜀章武元年(221年)七月,急于求成的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亲率大军伐吴,以图夺取整个荆州,结果兵败夷陵,在这次恶战当中,大批良将战死,使得蜀汉元气大伤。
夷陵之战败后不久,刘备病危。临终前托付诸葛亮辅佐幼主刘禅,并且称如果幼主没有才干,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
刘备死后,诸葛亮并没有取而代之,而是尽心尽力地辅佐后主刘禅,并且积极准备北伐。
蜀建兴四年(226年),魏文帝曹丕驾崩,其子曹叡继位。在这个权力交接的空档,诸葛亮抓住有利时机,决定出师北伐。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一开始进展十分顺利,但由于误用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作主帅,导致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就以失败而告终。
这一次北伐中,损失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七十余员虎将,蜀汉集团的实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第二、三、四次北伐时,皆因粮草短缺而不能乘胜追击,造成北伐半途而废。
第五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吸取前几次失败的教训,一口气儿存储了好几年的粮草。
眼见北伐胜利在望,但此时的蜀汉集团内部却出现宦官干政的情况,诸葛亮又不得不放弃北伐而处理内政问题。
第六次北伐的准备工作十分充分,也成功地将司马懿率领的40万大军引入上方谷,正准备一把火烧光他们时,却被一场意外而来的雨给浇灭了。
这一次失败之后,诸葛亮急火攻心,再也撑不下去了,最终在北伐的路上去世。
诸葛亮去逝之后,一生所留下的全部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他遗命部下葬礼一切从俭,真正地践行了他在《后出师表》中所说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诺言。
但是,诸葛亮倾尽一生辅佐蜀汉政权,为什么都没有实现水镜先生司马徽当年所说的“卧龙、凤雏,二者得其一,便可得天下”的预言呢?
其实,这个预言的实现,是建立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客观条件的基础上的。
然而,在刘备辅佐蜀汉政权的过程中,这三个要素一直都有所欠缺。
早在诸葛亮出山之时,那时的曹操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此时的刘备就已经已经是后人一着,失去了成就霸业的最佳时期。也就是说,诸葛亮还没辅佐刘备之前,刘备就已经失去了“天时”。此为第一。
第二、当关羽大意失荆州时,刘备又失去了“地利”:
荆州的丢失,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是刘备用人不当:由于刘备对关羽过于迁就而毫无原则,养成了关羽的骄傲自满的情绪。骄傲自大的关羽一直没有对东吴有过多的战略准备。结果因一时大意而丢掉了意义重大的荆州,也因此破坏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提出的联吴抗曹的大战略。
另一个原因是蜀国的兵力过于分散:当时关羽、刘备、诸葛亮三人又各领一军,分别驻于荆州、益州等地。当孙权偷袭荆州之时,千里之外的刘备、诸葛亮等援军无法及时赶到,最终导致了关羽败走麦城的惨败。
第三、蜀汉集团晚期众臣之间的内部争斗和人才的极度缺乏,使之失去了“人和”:
当刘备死后,刘禅昏庸无能,又听信谗言而乱作为。比如李严因监管粮草不利而将责任推给诸葛亮时,刘禅信以为真,将诸葛亮贬为庶民。刘禅这种幼稚的政治头脑加速了蜀汉政权的灭亡。
另外,蜀汉集团人才的匮乏,也是导致蜀汉灭亡的极为致命的原因。诸葛亮执政以来,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事事亲力亲为,以致于把自己活活累死。
司马懿曾向蜀汉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事务有多少。使者答道:“诸葛虎早起晚睡,大小事情都要操心,饭量却越来越少。”
司马懿得意地说:“诸葛亮饭量越来越少而事务越来越忙,他活不了多久了!”
果然不出乎所料,诸葛亮很快因过于劳累而病重,最终病逝在北伐途中。
诸葛亮死后,由姜维主持军事大局,因内讧损失了得力干将魏延。当姜维率军北伐时,人才的缺乏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居然只能让年近八十的廖化来做先锋,从而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局面。维持了42年的蜀汉政权,也最终走向了灭亡。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在“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正如他的绰号所隐喻的那样,他是一条“卧龙”,一直等待着腾空而起,翱翔天际,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他的一生始终没有真正地腾飞起来。
仅管如此,他也将刘备这样一个曾经四处寄人篱下的人打造成了与曹、孙集团三足鼎立的一方帝王,也不愧是千古奇才。
小伙伴们,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三国志》、《魏书》、《资治通鉴》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