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本质是“正见”。
正见的意思是:对事物正确的认知与见解。
如果从狭义 角度来理解,就是:首先要有自己的一套理解和认知事物的思维体系和方法论,其次,这个体系得是在你的生活范畴、人际关系中绝大多数时候都能够是“正确”的。
只有当你在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时候,你对事物的认知、你的行为都是正确的,你才会有自信。
如果你老是出错,老是被人指责,老是被别人否定,那你不可能自信。
所以人不自信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不具备正确认知世界的智慧。
那些脱离实际,妄谈通过“心理建设”、“思维调整”的方法来拥有自信的观点,很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忽略客观存在,让自己不受实际错误和否定的影响,这不是在让人的心理变得更健康,只是在让人变得更……厚脸皮?
我们回归实际,会发现所有不自信的人所共有的一项特质就是: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对的。
首先是因为没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和思维体系,所以对于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事物没有稳固的标准,无从去判断对错。
其次是多元化、混杂的各种资讯与观点的冲击之下,很容易令一个人陷入迷茫,感到无所适从。
比如说我公交车上踹小孩的事件,对这个事件很多人的回答各不相同,相互矛盾,有的人说揍得好,有的人说这是不对的,面对这些不同的看法与标准,如果我没有属于我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标准,我就无从去判断和衡量这些不同的看法。
那我自己的价值观就是:这种事情和我无关,我对这些事情也毫无兴趣,所以没必要浪费时间去关心。
而且事件的具体来龙去脉根本没有人知道,即便发到网上,也是经过加工和选择性增减的,那些振振有词对这类事件分析的头头是道的人,不过是在描绘他们自己所选择的相信的这个“事件”罢了。
所以从这个视角来看,自信的建立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人他自己的三观建立的过程,在建立过程中,再不断地和外界进行磨合,对他的三观进行完善,当他的三观基本稳定的时候,自信就建立了。
因为这个时候你有了属于你自己的标准,你知道了对你来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无所谓没必要去Care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的不重要的,要去做什么,不要去做什么。
有了自己成熟的价值观,就有了自己的评判标准。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这也是自信很重要的一个点。
很多人把自信理解为是一个人在生活的任何情境下都是自信满满,不畏惧任何挑战和挫折,这很显然是错误的。
如果你明知自己不擅长演讲,还非要让自己去当众演讲,那么这种情况下会出丑、紧张那就是必然的。
一个聪明的人会知道自己什么当为,什么不当为,何时当为。不在那些对自己不重要、不感兴趣、也不擅长的领域浪费时间,这才是有智慧的“自信”。
“我相信自己做不好这件事”,这也是一种自信;
“我知道自己做不好这件事,所以现在先不去做”,这就是有智慧的自信;
那么怎样才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正见呢?
嘿嘿,其实很简单:“系统性的读书,系统化的思考”。如是而已。
要系统性的去读哪些书呢?
历史,法学,经济学,心理学,哲学,佛学,命理学,儒家经典,道家经典等等,这些不同的体系深入的研究哪一个都可以。
学习某一个学科体系并不是目的,核心的目的是:任何一个系统性的学科,都能够帮你找到对任何一件事情去理解的切入点,而且切入了之后,你还能够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去分析它。
“能找到切入点、还能有完整的方法论去分析”,能够具备这种能力你最起码已经比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要智慧了。
我在生活中见到的所有真正拥有自信的人,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基本上都是非常清晰确定,棱角分明的。
我觉得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在乎就是不在乎。而且还有充分的、完整的逻辑去解释和支撑他们的观点。
而那些不自信的人,通常都没有、或者说是不敢有自己对于事物清晰确定的评判,他们不敢说自己觉得一件事对还是不对,好还是不好。即便他们能表达出自己感性层面上的倾向,也没有严密的逻辑去支撑自己的观点。
所以反过来说,尝试在公共场合清晰而明确的表达出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并在接受了别人的质疑和反驳之后,修正或更改自己的看法,这是一条迅速获得正见的捷径。
随着智慧层次的不断提升,你必然的会感觉到对自我的接纳度和认可度的不断提高。
智慧是自信的前提,或者说自信只是智慧的附带产物。
没有智慧的自信,只是自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