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的坑与爬坑之路

定期复盘走过的路,是保持高投入产出比状态和快速前进的秘密。

热血不盲从,努力不盲目,原地打转的付出并无意义。正确而及时的反馈让你对得起付出过的心血,这些反馈或源于自身的彻悟,或是源于高人指路,能把坑填的饱满漂亮,才算真真正正地往前迈过一步。

近一周,我开启了对写作的持续学习、练习和体会。收获颇多,最想拿出来说的就是获得了写作的勇气、培养起写作的习惯、拿到了在这条路上比自己走的更远的前辈珍贵的经验。总结了一下自己遇到的写作坑,分享如下,共勉。

问题一、理性有余而情感不足

1.问题描述:

出于工作性质,工作场景中最需要“以高度的逻辑性、高简洁性、重点鲜明地讲清楚一件事,实现目的”。因此,我养成了较好的逻辑梳理能力、简洁表达能力、重点突出能力。然而,盘点过往自己创作的文章,发现受这种思维的影响很大,很多都在理智地分析问题、传递经验,偏“干”,打动力和传播力不足。

2.归因总结:

思维常有惯性,写作并不可等同于工作,并不同于工作中的快速信息交换,而是与读者产生情感互动和身心共鸣的过程,要把两者区隔开来。

3.解决办法:

在非严肃文体中,配好理性和感性的比例,多分享自己的故事、身边的故事和自己的体悟,牵住读者的心,解决读者的问题。

问题二、担心后劲不足,素材单一

1.问题描述:

个人能否产出高质量文章,很强依赖于近期的生活经历、近期积累的素材。好的灵感不常有,但写作需要常态化,担心素材补充不够快,跟不上输出的步伐。譬如说,使出浑身解数产出一篇好文章,但下一篇可能因为最好的素材被上一篇用完了而降低质量。

2.归因总结:

我是一个实用主义的女生,阅读的书籍、学习的课程篇实用化工具化,素材库不够大,涉猎面不够广,是阅读偏好所致。

3.解决办法:拓宽阅读面,积累更立体的素材;打磨生活体会和灵感,自己就是素材;不强行追求产出节奏,细水长流。

问题三、还没培养出鲜明的个人特点

我最喜欢的青年作者有三个:

市场领域大V “Lydia”、我的朋友,情感、励志类大V“李小狼”、青年励志模范“怀左”。


之所以喜欢这三个人,是因为他们身上的特点极其鲜明:

Lydia语言老辣、目光如鹰、声如洪钟,给被社会毒打中的职场人真实的冷水和建议;

李小狼语言凝练、功底不浅,对情感、热点剖析得深刻见底,有着同龄人没有的深度;

怀左像跟你聊家常的大哥哥,情感细腻,故事真挚,用“温言暖语”激励人心。

对于我自己来讲,还没有想清楚走什么路线,随着写作更深更多,相信我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天赋点和特色~

希望那一天快点到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01 阳光刺醒了小狼先生,他划开手机屏幕看时间,朝床边狠狠地捶了三下去,倾斜他情绪的怒火。 “啊——啊——啊!”...
    古泉渊阅读 828评论 3 0
  • 你是一位害羞的女子 朦胧是你迷人的本色 在那个,令人微有恰意的清晨 混合着朦胧的意境,你偷偷地、带着娇气劲送给我一...
    樱之熙阅读 641评论 5 1
  • 昨天早上一觉醒来已经是九点半,妈妈来视频,和麻麻聊一下天心里不那么焦虑了很开心。然后因为马修来袭,外面狂风暴雨。背...
    最佳姐妹阅读 313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