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要学会理解。理解他人的某些行为,站在他们的立场想一想;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多一份理解,少一分冲突!
好文节选:“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今天早上,那个性情粗暴的年轻盖世太保冲我吼叫,我没有生气,而是关心他。”
关键词:助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为乐,是我们中华传统美德。帮助他人,不仅可以让他人的到满足,而且也可以让我们自身的修养的到升华!
好文节选:“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这样的给予让施者和受者同时受益。由于施者的给予既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羞愧,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受者获得馈赠,却不会有心理负担。与此同时,施者会因自己的行为的价值更加欣赏自己。”
关键词:比较我们从小就被父母拿去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如这个“别人家的孩子”!谈恋爱了,会被拿去跟别人的对象比较,而且一般来说呢,咱都是不如那个“别人的对象”!悲惨的生活,来源于比较。
好文节选:“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作者丹•格林伯格(Dan Greeberg)诙谐地提示了比较对我们的影响。他建议读者,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关键词:回避责任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需要承担相应的一些责任。不过勇于承担责任,确实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因为往往承担责任后,我们会收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吧。比如我们小时候弄坏了别人的东西,如果我们承担责任,就理所应当的需要赔偿别人的损失,但是我们回避这些责任,或许就不需要赔偿别人的损失了吧。确实不管怎样,都有各种原因让我们想去回避责任。
好文节选:“ *受说不清楚的力量驱使。——为什么打扫房间?——因为我不得不做。 *我们的个人情况、成长历程、自我形象等。——为什么喝酒——因为我是个酒鬼。 *其他人的行为。——为什么我要打自己的小孩?——因为他跑到街上去。 *上级的命令。——为什么欺骗顾客?——因为老板叫我这样做。 *同伴的压力。——为什么抽烟?——因为我所有的朋友都抽烟。 *机构的规章制度及政策。——为什么我要将你停职?——因为你违规了。根据学校规定,我必须这么做。 *性别角色、社会角色或年龄角色。——为什么我必须做我讨厌的工作?——因为我不仅是一个丈夫,而且还是一个父亲。 *无法控制的冲动。——为什么吃巧克力?——因为吃巧克力的冲动征服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