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 渡 ATTRAVERSAMENTI
我是徐礼首,一颗散落在艺术探寻大道上的砾石。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欧洲艺术的更迭引领着一个又一个的时代,艺术的形式和概念也在不停的发生变化。艺术创作对我来说就像是一种寻找,更是一场探索,而艺术史则是激励也是资源,它就像是我的工具箱,带我穿越空间,回顾历史,找到一条属于我自己的艺术之路。
-01-从艺之路的选择与探索
提到意大利,人们最先会想到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谚语以及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还有号称“时尚之都”的米兰等有着明显标签的几大城市,但却很少有人知道那不勒斯,这座在当地人眼中有着“朝至那不勒斯,夕死足矣”这样感叹的美丽之城,而我就是在这座城市开启了我艺术道路探寻的新征程。
那不勒斯海岸港口
2012年我来到了意大利那不勒斯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专业,这座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对我有着很深的的影响。她是一座当代艺术氛围很强的城市,在她的每一个地铁站都陈列着意大利当代艺术大咖的作品,而且每一站都设置有自己的主题。那不勒斯美术学院就坐落在这样的城市当中,凝聚着许多优秀的教授,在我从艺的道路上因他们的帮助使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那不勒斯Toledo地铁站
在我本科求学阶段,对我起到性格塑造的老师一位是我绘画专业的主教授,还有一位则是从事对当代绘画技法可能性研究的教授。在结束了第一学年的全部考试我很荣幸的被他带到了他的工作室。在那个暑假里几乎每一天我都能够看到他如何将一块空白的画布变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这对我而言是一个最直观的学习,同时我能够很全面的了解到他从如何去构思到对素材的提炼再到以及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最终表达。
(右)那不勒斯美术学院教授洛雷达娜·达勒杰尼奥
(左)那不勒斯美术学院教授约瑟夫·勒欧内
他的绘画融入了很多神话和宗教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将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安置在画面中。这段特殊的经历强烈的冲击着我的大脑,我开始对如何运用不同的技术和多样的材料来服务于我的画面做出思考。
-02-东西方艺术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生活中的伙伴
西方艺术大致分为三块:绘画、雕塑和建筑,起初绘画和雕塑都是为建筑服务的,后来才慢慢回归到各自的本质上来。从教育上来讲,目前西方的艺术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中国的大部分艺术生在最开始学习的时候都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来作画,通常还会有实物参考,学生对着写生就可以,等到了毕业创作的时候才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一些创作。西方则恰好相反,老师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根据学生最初的想法来对学生进行性格塑造,等到了毕业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已经提炼出一套适用于自己的方法论。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参加过中国艺考的我能够很快进入角色,寻找到自己的创作方向,并在本科毕业阶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就读研究生。
佛罗伦萨老桥
从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到波旁王朝的旧都那不勒斯,再到拥有着世界上第一所艺术学院的文艺复兴发源地佛罗伦萨,经过这场在东西方两种文化之间的游历,我更希望能够以新的角度和方式来继承传统。《玩世不恭》是最初的一个尝试,画面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为中国古代传说八仙过海的经典构图,下部分是四幅独立构图研究的并置,整体画面是我对于人性的一种思考与表达。通过展现这些令人匪夷所思锈迹斑斑的人物形象以及将截然不同的部分并置在一起可以很清晰的表达出我的创作思路。我喜欢挪用一些图像,并将这些图像处理成物,抛开二维平面的制约,通过对其的内化处理来对其原初的功能与意义作出限制从而展开一个新的叙事纬度。同时我借助历史、时间、记忆和概念来建立起相关的景观系统排序尽可能的服务于东西方两种文化的融合,这不是为了达到一种所谓的创新,更多的是一种冷静的描述。
《玩世不恭》60×100cm
《一个无法言喻的世界》60×100cm
西方媒体的相关报道
-03-超越时间空间与历史的创作
(左)佛罗伦萨双年展创始人皮埃罗·塞罗那
在2017年的佛罗伦萨双年展中,即将展出我最新的艺术创作《已然发生的变化》。这组作品是基于1966年佛罗伦萨特大洪水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图像取自于洪水暴发后的第五天-1966年11月8日-佛罗伦萨日纸的头版。作品运用不同于原图像的色调、尺寸和形式来进行呈现,主要是为了对原图像固有的本来功能和意义作出限制。图像中的阿诺河水漫过了城市的所有历史建筑,其中也包括文艺复兴的产物-佛罗伦萨的代表-圣母百花大教堂。我选用报纸作为素材,尝试将社会性时刻与社会性的生产性物件相结合从而引发出对当今社会场域中运作的转化的思考。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先觉者们留下的新型建筑以及当今这些历史建筑中的文物还有无情的洪水,无上的荣耀,艺术中心的迁移……所有已然过去,这里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但这里依然是整个艺术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已然发生的变化》3×200×150cm
将逻辑系统、科学方法论和偶然性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强调材料和感知以及空间与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观者对艺术作品的全方位体验,这也是我的创作所带来的传递性价值。《4. NOV. 1966》是为了整理创作思路作出的重要尝试。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大卫》是佛罗伦萨的象征,将阿诺河水通过特殊的处理叠放在一张影印着大卫像的旧照片上,将历史事件中的具有相关联性的物联系起来以此营造出一种虚拟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流逝,阿诺河水慢慢的蒸发掉,留下的只有水的痕迹,现在偶然性与时间的跨度也变成影响着艺术创作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4. NOV. 1966》70×80cm
纪念佛罗伦萨1966年特大洪水的相关活动现场
佛罗伦萨当代艺术节颁奖典礼
(左)佛罗伦萨第三大区主席阿尔弗雷多·艾斯波西多(右)佛罗伦萨双年展执行董事雅各波·塞罗那
纪念佛罗伦萨1966年特大洪水的相关活动现场
(左)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理事会主席亨尼奥·吉亚尼
-04-从艺路上的创作足迹
《无题》100×100cm
展览现场
《地中海的地平线》100×100cm
展览现场
《救赎苦难》150×100cm
展览现场
(左一)意大利策展人马里奥·艾斯波西多(左二)热那亚梅里迪阿纳美术馆馆长大卫·维佐亚诺(左三)热那亚梅里迪阿纳美术馆馆长助理凯瑟·维佐亚诺(左四)那不勒斯美术学院教授约瑟夫·勒欧内
-05-带着思考行走在突破自我的创作之路上
艺术是自由的,她不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在不断地整理创作思路当中,我希望能够不断地去突破,去寻找到一些最为本质的东西,因为最单纯的东西才是最精彩的东西。运用理性的思维加以感性的创作,超越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传递着我的艺术思考与创作灵魂。
徐礼首,1991年生于中国山西太原。 2012年考入意大利那不勒斯美术学院绘画专业,2015年以110满分毕业获得学士学位。2016年考入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视觉艺术与新表现语言绘画方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至今。他的创作游历于东西方两种文化之间,并在意大利现当代艺术的影响之下,努力以新的角度和方式来继承传统。作品曾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福尔泰扎达巴索古堡、那不勒斯圣塞维诺博物馆、那不勒斯新耶稣教堂、瓜尔迪亚桑夫拉蒙迪中世纪城堡等艺术机构展出;参加佛罗伦萨双年展等国际展。
作品进入:《艺术与城邦-第十届佛罗伦萨双年展》、《迹象显露-圣塞维诺礼拜堂版画作品》等。
2016年他的作品《4 nov 66》在佛罗伦萨市政府及佛罗伦萨双年展办公室共同举办的佛罗伦萨当代艺术节中获一等奖。之后该作品用于参加纪念佛罗伦萨1966年特大洪水的相关活动,在活动中受到托斯卡纳地区理事会主席欧亨尼奥·吉亚尼的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