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特别篇】吼孩子这事,还是学学陶渊明吧

在正式了(ba)解(gua)陶渊明家庭生活之前,先讲一件我初中时的真实事情。

每周学校都有卫生广播,绝大部分是听过就忘的。有一次卫生老师在广播里宣传酗酒的危害,大家昏昏沉沉边听边开小差,突然间只听得卫生老师音量一下子高了八度:“同学们,你们晓得陶渊明伐?他就是因为喝了太多酒,所以生出来的儿子都是傻子,全部是‘戆度尼子’。”

原本安静的教室一下子炸开了锅,我们笑得乐不可支,前仰后合。奇怪的是班主任并没有批评我们,视线往讲台扫去,只见班主任也露出了欲笑未笑的微妙表情。

从此酗酒的危害深入我们的内心。

所以说最好的教育往往都是无形的。

那么陶渊明的几个“戆度尼子”到底有多傻呢?在“六一”到来之际,我们就来扒一扒他几个儿子的情况。

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分别是:

 陶俨(小名阿舒)

  陶俟(小名阿宣)

  陶份(小名阿雍)

  陶佚(小名阿端)

  陶佟(小名阿通)

 那么陶渊明对儿子的期望值如何呢?

在这里有必要补充一下,陶渊明其实出身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名人,曾任太守、刺史、太尉等官职,封长沙郡公。他的祖父做过武昌太守,他的父亲具体情况不详,据考证也曾担任太守。

   陶渊明显然对孩子是抱有望子成龙的期望的。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他的五个儿子放到现在,绝对是妥妥的“学弱”、“学渣”。

 话不多说,直接来看陶渊明对儿子的吐槽:

    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让我们一句句来看一下: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陶渊明感叹说我老了,皮肤也松弛不紧绷了,虽然有五个儿子,然而都是“学渣”,心塞啊。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大儿子阿舒已经十六岁了,懒惰简直无人匹敌;二儿子阿宣十五了,也和他哥一个样,不爱学习,渣的一匹。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三儿子阿雍、四儿子阿端都十三岁了,却连十以内的数字也分不清;五儿子阿通是个小屁孩,整天只知道吃吃吃!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都是命啊!我也是没辙了,还是喝喝酒吧!


   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将儿子们一一数落了一通后,倍感失望,于是只能借酒浇愁,殊不知其实问题就出在酒上呢?

  当然,五个儿子是不是真的傻子,其实还是不好下定论的。

因为虽然陶渊明是在批评儿子,但是语句却是诙谐幽默的,让人读了忍俊不禁。儿子的缺点都是被陶渊明夸大了,漫画化了的。我们仿佛看到陶渊明面对几个不成器的儿子时那种恨铁不成钢而又无可奈何的的表情。

其实,喝喝酒写写诗,陪着几个“傻儿子”嘻嘻哈哈,不也正好与陶渊明隐士的风度很匹配吗?

要不然你能想象陶渊明白天悠悠然”采菊东篱下“,晚上回到家扯开嗓子当“吼爸”陪写作业吗?

献上一段“吼爸陪写作业”的视频感受一下排山倒海的愤怒。



笑喷!爸爸陪娃写作业 感受下这排山倒海的愤怒吧_今日趣看_腾讯视频

   所以说,与其当“吼爸”,还不如学陶渊明喝喝酒、吐吐槽吧。至少显得比较从容。

  最后,祝大小朋友们都“六一”快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