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入学季又如期而至。三岁的女儿也走进入幼儿园,成为一名小小学生。
虽说很早就给孩子做功课,让她适应学校的生活。但真正到了分离的时刻,孩子还是撕心裂肺的哭闹,家长这时略显焦虑。
孩子能不能在幼儿园适应,是不是一直哭闹?幼儿园的饭菜是不是吃的习惯,吃得饱?老师是不是悉心耐心的对待教导孩子……这一系列会让家长操心和忧心的事情。
女儿上学的幼儿园,为了让孩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第一周时间每天上半天课程,前两天要求家长陪同,后面开始则是孩子自己逐渐适应。
家长陪同的前两天,孩子们的表现都很平静,与往日没有什么不同,各个都是开心的玩耍嬉闹,完全没有任何焦虑的表现。没有了家长的陪同,孩子的分离焦虑开始释放,哭着闹着不让家长离开,第二天早上出门都是先哭一阵儿,然后被家长连哄带骗的送到幼儿园。孩子交给老师后都是果断离开。
陪课的这两天,我发现了家长身上的很多异同。那些表现较好,思维活跃的孩子,他们的家长都只是远远地在旁边观看,没有主动的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玩耍,就是让他们自由发挥。而那些表现怯懦,时时要缠着家长的孩子,因为哭闹无法和大家一起上课玩耍,做什么都要家长在一米范围内陪同,绝对不可以远离。
还有些孩子,父母没有时间,是爷爷奶奶来陪课的。爷爷奶奶为了让孩子有较好的表现,老师教孩子们唱儿歌时,他们就在旁边大声地嘱咐孩子要积极主动;画画做手工的时候,都是手把手的指导孩子,有一点点的违背他们的意愿都是不对的,孩子们完全没有自己主动创造的过程。
第三天开始,没有了家长陪同的孩子,刚开始的时候虽有哭闹,但在老师的安慰和鼓励下,他们开始主动和同学玩耍,课堂上面也表现出了孩子应该有的天真活泼。
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作为家长的,就是要陪伴他,让他健康的成长。过多条条框框约束,让孩子都长成了一个模子里的样子,想想这样都不可爱。很多家长都在关注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知识,是不是可以在大家面前唱儿歌,背诵唐诗。但事实上,孩子在幼儿园里,主要是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唱儿歌,背唐诗什么的,以后都可以慢慢学,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别人当作娱乐的对象。站在众人面前,看孩子出丑作乐。
孩子入园已经一周了,现在已经能够很好的适应了。每天早上愉快的和我说再见,放学开心的告诉我,在幼儿园玩的很开心。老师每天上传孩子在幼儿园活动玩耍的照片,孩子在幼儿园左右逢源,能和小伙伴们愉快地玩耍,也可以得到老师的青睐。看到这些,我想我的目的已经初步达到了,以后的未来,孩子,我希望你健康的成长,多多培养各方面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试卷上面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