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一直继续着,只是区块链的不更这里。写了《区块链是什么?》、《比特币的趋势判断》、《POW 和 POS共识机制浅谈》、《“挖”比特币真的是在浪费资源吗?》、《从博弈论角度看区块链如此简单》、《以太坊“单位”背后的大神们(重写)》。
学习某个东西,习惯先追溯源头。《认知写作学》提到,远古狩猎采集时代,人们为了满足表达和记录的愿望,先发明图画而不是文字,因为画画是所见即所得,写作不是。
写作涉及很多的器官,用手打字,肌肉运动;用眼看字,视觉感知;用脑想字,脑区激活。写作者往往需要积累足够的知识,创作的过程中将知识重新组合排列,所以不像数学、物理、诗歌经常出少年天才,作家历经世事,博览群书,一般在三十多岁慢慢渐入佳境。
没有作家的水平,却沾上了作家的坏习惯 — 拖稿。日更的四十多天内,大多数都是拖到逼近十二点才堪堪完成。等回看文章,我总是不太满意,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但是,如果没有截止时间,就会纠结无数的细节,被动改主动、动词不要名词化、语气词删掉等等,一写就是数小时过去,还完成不了。截止时间就是一个定时炸弹,争分夺秒,让大脑无暇顾及细节,往往一两个小时内急中生智完成雏形,再去精雕细琢容易多了。如此怪脾气的大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心理学家斯坦诺维奇《超越智商》将人类的心智分为三种:自主心智、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
自主心智,人类出厂默认设置,几万年进化习得的直觉反应,闻到臭味会恶心,看到危险会害怕,不需要深度思考,就能迅速趋吉避险。同时,我们把一些习惯内化成直觉反应,起床刷牙洗脸,这些远古人类不可能办到,我们后天一次习得后就能在需要的时候自主运行。
算法心智,就是大众普遍认知的聪明,代表着我们存储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处理知识越快意味着越聪明。知识量是后天积累的,从小学到社会大学,我们一直在后天积累算法心智。初中的写作课,只强调算法心智,我们被传授十多点写作技巧,将积累的素材写成排比句,按照总分总行文即可。等到考试,往往用不上,因为太多忘记了。我们的算法心智运算慢、负荷高,只能存储和处理 3 ~ 7 个相关信息,比如水浒传里面,108 个好汉,我们绞尽脑汁能说出的名字:宋江、林冲、武松、吴用、鲁智深,其他就模糊了。
反省心智,这个比较复杂,是我们最深层的心智,指的是理性思维。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采取行动的时候考虑后果,做出决策的时候权衡利弊。
遇到问题时,由自主心智首先接收信息。如果简单,自主心智就会自动作出反馈并且快速执行。如若复杂,自主心智会让位给算法心智,由算法心智自行搜索大脑中的数据库进行慢速的运算、对比和思考,这个过程通常烧脑。也就是说,深度思考的事情都是靠算法心智完成。
如果我们的算法心智不强大,缺少相关知识的存储和处理。碰到复杂问题会迅速踢回给自主心智,让它见机行事,人生的蠢事就是这么干出来的,比如投资的追涨杀跌。而强大的人在运行完算法心智之后,会去伪存真把信息反馈给反省心智,反省心智接收信息后在大脑中模拟,即我们所说的的证伪,也称逆向思维,最后返回反省心智再作出反应。
一整套心智的流程,算法心智是自主心智和反省心智的桥梁,如何让算法心智强大起来?关键是存储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反正只能记住相关信息的数量是 3 ~ 7,所以我们特别喜欢数字三。我们把心智分为三种,喜欢三人行必有我师,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认知写作学》将写作分为模型、故事和行动。模型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化表达,所谓抽象,从事物的浅层入手,比如物体的长宽高,房子的朴素奢华;从深层入手,比如能量的转化守恒,宇宙的弦论引力,追求的是对世间万物的理解是否准确。故事不一样,不讲究对错,注重的是激发某种惊喜、意外的情绪。最后通过行动将模型和故事串联起来。
之前写作的刻意练习,在自己的公众号日更千字。现在开始跳出来,从模型、故事和行动入手,写长达三千字以上的区块链文章。拆解区块链,它是由经济学、心理学、密码学等学科组成,从各分支学科寻找抽象模型。比如我从经济学中抽出了博弈论,然后写了《从博弈论角度看区块链如此简单》。然后了解相关的历史人物,写了《以太坊创始人,从小 V 到 V 神的天才成长史》,并尝试将人物中间的一段经历开头当做来增加趣味性。
期待运用更多的模型、故事去写出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