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这个词自从我第一次听说直到现在好像没有哪个人喜欢这个事,大家都想远离它,仿佛有强迫症的人都是很恐怖的,他们的生活很累。每次都是自己“强迫”自己去做一些让自己疲倦却又“不得不”去做的事。
理论上这样分析没错,因为谁不想一天舒服一点。如果这也看不惯,那也受不了,生活岂不是太压抑了。不过,如果“强迫症”这种“病”能巧妙的被我们“利用”去做一些看似让自己很幸苦,实质可以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事情,那将会是一件喜事而并非坏事了。
真正能提高你能力的事情绝对不会让你很舒适。
01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给阅读做了几个分类:娱乐性的、知识性的和心智提升类的。如果拿爬山来做比较,娱乐性的是下坡,越走越舒服;知识性的是平地,能开动,但是略微费力;心智提升类的是爬坡,看起来会很累,但是真的会提升脑力和理解力,重新理解新观点会很快,也就是我们说的,学习力增强了。
很多人天天学习,学习力却没有什么提升。随着年龄增长,自己的脑力体力下降,于是觉得“年龄大了,脑子不好使了”,就是这个缘故。因为他主要的认知是娱乐性和知识性的——你哪怕读一辈子报纸,也不会增强学习力。
因此我们说,真正提升你的东西,并不会让你那么舒服的。
02
一年前我开始认真学英语了,因为我大学专业极其需要英语能力。为此我想了很多办法,也在网上看了许多课程的介绍,父母也愿意给我花钱。好像万事俱备了,可是我缺少的就是对自己的认知程度。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吊儿郎当在中学时代混了6年的,什么也没学到。尤其是英语,那在一年前可谓是连平常的小学生都不如。但是我不甘心自己就一直这样下去,于是我想发自内心的改变。
一次偶然的缘故,我的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档线上学习平台名叫:轻课。里面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栏目,叫:英语麦克风。当时知道这个消息后我切身使用了两天,可把我乐坏了,原来英语还能这么有趣的去学,后来我开始下定决心,每天都要跟着这个推送课程天天学习。
于是,学校里的英语课基本不听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敷衍了事。每天都“看似”很努力的在听英语麦克风,可结果呢?结果当然不好,学习成绩反倒没有上升还下降了,因为其他同学都在进步啊!
当时我着急了,自己明明一天很努力的在学习,怎么到了考试反倒考不好了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我当时的水平还达不到能听懂这档推送节目而我每天还“坚持”主要是因为,“学”这个英语麦克风比学学校里的东西要“简单”。
为什么呢?因为反正我看不懂啊,每天就舒服的听几遍,也没有什么作业就是要求我每天跟着读一遍打个卡就完事了,这样学习也太舒服,太简单了吧。所以,要是这样就能学好英语的话,相信对那些一直以来努力学英语的同学们就不公平了。
其实竞争就是这样,你做得到的事情别人同样也能轻易做到,那么你不可能会超过他的。
03
知道这个道理是在今年年初,我开始给自己安排一项计划:未来三年内要让自己参加一次马拉松赛(半程,全程都行)。为了这个计划,我也是每天强迫自己早起去晨跑。现如今,今年已近尾声,我虽然没有做到天天去晨跑,但我养成了一个早睡早起的习惯。这让我每天有更充裕的时间和更充足的精力去做更多的事情。
今天早晨天气十分寒冷,我6点起床后晨读40分钟。说实话,现在上海的冬天是越来越寒冷了,尤其是我们学校还靠近海边,那早晨的冷风真可谓“深入骨髓”。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内心不断有个声音在告诉我:算了吧,今天别去跑了,外面实在是太冷了。
是啊,我也不想出去跑,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感觉如果自己不做这件事,心里就会很内疚也很不舒服。于是我压根就不想那么多,换上衣服依然选择去外面晨跑。
结果我今天早晨完成了“早晨3公里”的晨跑计划,记得当自己跑完后那种感觉虽然又冷又饿又累,但是相比之前的那种“不安”的心态,我舒服多了。
我们年轻人养成一种习惯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一种让自己感到非常不“舒适”的习惯。因为惰性其实是天生的,人人都有。我们都是动物,都怕累,怕冷同样也怕饿。但人类之所以区别与其他动物而被称之为高等生物,是因为我们有更高的追求和更理想化的生存目标,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我们有可能现在还活在原始森林中。
科学研究表明,正常人养成一种新习惯大概在21天左右。当然如果你能将一件事情坚持做到31天日更,相信你要是想偷一天懒,那么或许你的内心中也会“不安”让你时刻想强迫自己去完成它。如果你有,那么恭喜你,以你目前这种状态看,你离成功是不远了。
“强迫症”并不完全是什么坏的事情,如果你能有一个好的习惯去督促自己每天按时按量的去完成它,那么这也就是所谓的巧妙利用“强迫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