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自然景观,喀斯特地貌实在是其中让人叹为观止的一种,喀斯特的同义词是“岩溶”。因此,石林也同时被称为岩溶地貌。
1、石林生成的原因:(来自百度)
大约距今2亿7千万年以前,云贵高原处是一片汪洋大海,在石林这片海面上,生长着许多能形成碳酸钙沉积物的动物和植物。气候炎热,雨水充沛,动植物生长衰亡速度很快,它们的尸骸沉积海底,经过上亿年形成了一大层厚厚的沉积物。几十万年后,沉积物变成了化石。在大约距今7千万年时,发生了波及华夏大地的燕山运动,海底抬高,藏在海里石头开始露出水面。没有干枯的海水不停地拍打岩石,在岩石上“咬”出了深深的裂痕。
地壳再次抬升时,岩石完全露出海面。含有二氧化碳和有机酸的雨水,经过几十万年的冲刷溶蚀,使整块的岩石形成溶蚀沟,最终使整块的岩体分离,形成石芽、石柱、石门、石峰这样千奇百怪的石头奇观。石林形成后,由于倾斜角度较小,很少倒塌坠地,后来被晚第三纪红土覆盖保护。在距今大约50万年前,第四纪地壳回升,雨水将晚第三纪土层冲刷开,石林又展露新颜,成为天下奇观。
2、中国的喀斯特:
在中国,碳酸盐岩分布的面积约为130万平方公里,其中60%也就是约80万平方公里分布在贵州、广西、四川西部和云南东部,形成了世界上一块最大的岩溶区。由于面积巨大,跨越不同的纬度和海拔,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块区域被称为世界上研究喀斯特的理想之地。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在这块区域内发育丰富多彩的喀斯特地貌,包括象石林、桂林山水这样奇特的景观。
有了石灰岩,并非就能形成石林,否则石林就成了随处可见的一般景观了。实际情况是石林的面积只占喀斯特面积中极小极小的部分,在中国西南这片最大的喀斯特区域,石林的面积连万分之一都不到。由此可见石林景观的独特和珍贵,它的形成可以说是一部真正的地质传奇。
3、昆明石林:
在中国一众石林景区当中,昆明石林可谓鹤立鸡群,名扬天下,是世界自然遗产,也是世界地质公园,更因为一部电影《阿诗玛》深入民心。
阿诗玛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事迹:从前,在阿着底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个美丽的姑娘,爹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珍贵闪光,便给她取名叫“阿诗玛”。阿诗玛姑娘不仅长得漂亮,也能歌善舞,许多小伙子都喜欢她。她爱上了青梅竹马的孤儿阿黑,立誓非他不嫁。一年的火把节,她和聪明勇敢的阿黑订了亲。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也看上了美丽的阿诗玛,便请媒人去说亲,但不管怎样威胁利诱,都无济于事。热布巴拉家乘阿黑到远方放羊之机,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并强迫她与阿支成亲,阿诗玛誓死不从,被鞭打后关进了黑牢。阿黑闻讯,日夜兼程赶来救阿诗玛,他和阿支比赛对歌、砍树、接树、撒种,全都赢了阿支。热布巴拉恼羞成怒,指使家丁放出三只猛虎扑向阿黑,阿黑三箭将猛虎射死,并救出了阿诗玛。狠毒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勾结崖神,乘阿诗玛和阿黑过河时,放洪水卷走了阿诗玛。十二崖子的应山歌姑娘,救出阿诗玛并使她变成了石峰,变成了回声神。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你。她的声音,她的影子永远留在了人间。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