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雍熙元年,柳永出生了,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祖父父亲都做过官,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他的人生轨迹应该和祖父父亲差不多,参加科举考试然后做官,为大宋帝国奉献自己的一生,我相信他的父亲也是这么想的,这点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柳永原名柳三变“三变”出自《论语》:“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他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君子,伟大高尚,胸怀大志。可他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之后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都只是在青楼酒肆留恋,为歌妓酒女作词,被士大夫认为品格卑下,受到他们的排斥。
大中祥符二年,柳永来到京师参加科举,他踌躇满志,自信凭自己的才华“定然魁甲登高第”。可是他却落榜了,他的满腔抱负,他引以为傲的文采,瞬间好像变得一文不值,他失望,委屈,气愤,他失魂落魄的来到了客栈,几杯热酒下肚,头也变得晕晕沉沉的,耳边隐隐传来了歌声,仔细听来正是他柳三变的词,这时眼前的一切仿佛又明朗了起来,做一个风流才子,和歌姬们在一起,我填词,她们作曲,岂不美哉,功名又算什么,还不如拿来换酒喝,柳三变心中一股热气涌上来,他大笔一挥写下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首词很快流传开来,传唱一时,还传到了宋仁宗耳中,其实柳三变心中是这么想的么,他肯定也想过,但更多的还是一时冲动,发牢骚,不然之后他也不会继续去参加科举,但宋仁宗却认真了,在之后的科举中宋仁宗一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给柳三变的仕途生涯判了死刑。
之后的柳永暂时放下了心中的抱负,他戏称自己为奉旨填词柳三变,穿梭于花街柳巷,专心为歌姬填词,据说只要唱了他填了词的曲子的歌姬,身价都能暴涨10倍,后来更是“凡有井水饮处,既能歌柳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这些都是当时柳永创作的爆红歌曲。期间柳永也参加了科举考试,但都没有上榜。
景佑元年,柳用的机会来了,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四十八的柳永,终于金榜题名,走上仕途。柳三变官确实做得不错,在泗州和余杭都颇有政绩,深受人民爱戴,但因为之前的作风和《醉蓬莱》一词忍皇帝不满,最终也没受重用。
柳永的一生是风流的,有情趣,也活的很真实,想玩就和歌姬们一起填词作曲,做官就心系百姓,不像传统士大夫那样清高迂腐,这也是大多数人喜欢她的原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