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带孩子去外面玩,没想着赶场子,没想着一定要怎样,因为我们是免费的。我在想,如若不是免费,那是不是又是另一种心境,觉得一定要玩完了才算值得,而何为值得,没有一个标注的答案。其实,最终都是开心的最重要,至于其他的,都是自己给自己附加了点什么?而忘记了本心是什么。我们的人生之路又何尝不是这样?
带着孩子步行了五个小时,走走停停看看玩玩。居然感觉不到累。而平时,在心底附加了些什么(比如,快一点,着急回去,心里想着别的事等等)反而特别容易累。主要是,专注于了每个当下,没想着去赶场子,应该去干嘛干嘛。当很放松很纯粹的时候,才是在场的。在场,也会让人很放松。当心轻松了,游玩的时候身体也不那么容易疲劳了。
要做的是感受路,不是为了赶路。
很多人做事情的过程中,备受焦虑的困扰,导致不能享受自己所做的事情,那么就导致这件事变味道了。比如想,我做这个事值不值,有什么价值呢,上升到意义层面了。但是如果保持初心,归零心态,要像水一样,能承载万物,也能顺应变化,在此过程中也一定有所收获。感受路的过程本就有意义,而不是一定要获得人为的预先给的意义。至于有没有意义,有着怎样的意义,一开始也是不知道的。如若从一开始就预判,或者一定要符合自己的意义才去做,那么一定会损失很多。多少人在游玩的时候,本着开心娱乐放松散散心的初心,最后却还不愉快。在儿童游玩区,看到的现象,很有意思。
有的妈妈,很大的孩子了,有六七岁了,追着后面,生怕摔了,脸上是很担心焦虑的表情。
有的父母,自己坐在那里休息玩手机,孩子有需求了迟迟不回应,后来过来骂孩子,我让你不要这样你不听,我一脚踹死你……
有的父母,看似在陪伴,自己在刷手机,孩子一个人在玩,假把式的互动。虽然孩子也没什么(如果长期是这种模式,看上去是适应了,实则回避了,总比不出来玩好,在不出来玩和出来玩但是没父母的陪伴和自己想要的互动,人的本能还是会选择后者。如果不懂背后的心理学规律,小的时候觉得孩子懂事,大了,又要求孩子活泼,和人打交道该如何如何,做事该专注当下等等,深入到伴侣关系,亲子关系,其他人际关系的时候,当小时候的防御机制和人际互动模式已经形成,长大都很难改变,因为都觉察不到为什么会这样。谈何改变?)
有的父母,和孩子很好的互动和言语沟通。孩子开心,大人也开心。就连我一个旁观者,在旁边看着都觉得有意思。
愿大家都能做一个专注于当下也能享受当下快乐的人,除了职场,生活中大部分的琐事看似都是无意义的,但其实真的很有意义。
愿你我,都可以感受路,而不是为了赶路而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