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4.2
4.2
4.4
4.4
- 检索寄存器存放
用于查询的检索字
,为了确定检索寄存器中检索字的哪些位是关键字
,需使用屏蔽寄存器
存放的屏蔽码
,非关键字字段对应屏蔽码为0,否则为1,二者相与
得到关键字
,故屏蔽寄存器值为0000 1111 0000 0000,在图4-3中,**** 1011 **** ****
位于存储体第二个
存储单元内,而匹配寄存器
的位数
等于相联存储器的字数(即存储单元个数)
,即匹配寄存器最高位对应相联存储器第一个存储单元,最高位下一位对应相联存储器第二个存储单元,若相联查找成功,匹配寄存器对应位置1,否则为0,这里只有第二个存储单元匹配成功
,故匹配寄存器值为 010000...
4.7
4.7
4.7
4.15
4.15
- 柱面数 = 磁道数 = 道密度 * 有效半径长度 = 40 * (33/2 - 22/2) = 220道
-
总存储容量 = 有效盘面数 * 磁道数 * 每个磁道容量 = 有效盘面数 * 磁道数 * 内层位密度 * 内层周长 = 10 * 220 * 500 * 22 * π b= 75988000 b = 9498500 B ≈ 9.058 MB
(这里M = 2^20)
- 数据传输率 =
每个磁道容量 * 转速
= 内层位密度 * 内层周长 * 90 rps = 500 * 22 * π * 90 = 3108600 bps = 388575 Bps ≈ 379.47 KBps - 是
扇区
,每个磁道扇区数 = 磁道容量 / 扇区容量 = 500 * 22 * π / 512 B ≈ 8.43 = 8(向下取偶
)磁盘地址如图:
磁盘地址 - 记录在同一个柱面上,记录在同一个存储面上需
机械动作
完成切换,而同一个柱面上可通过电子切换
完成磁头的切换,耗时更小,效率更高,可减少磁头找道时间
4.16
4.15
-
存储容量 = 有效盘面数 * 磁道数 * 扇区数 * 扇区容量 = 8 * 200 * 12 * 512 B = 9830400 B = 9.375 MB
M = 2^20
- 平均寻址时间 = 平均定位时间 + 平均等待时间 = 8ms + (1/转速)/2 = 8ms + (1/120rps)/2 * 1000 = 12.16666666....ms = 12.16ms
-
数据传输率 = 每个磁道容量 * 转速 = 扇区数 * 扇区容量 * (120rps) = 6144 B * 120rps = 737280 Bps = 720KBps
1K = 2^10
4.17
4.17
- 存储容量 = 有效记录面数 * 磁道数 * 每个磁道容量 = 6 * 200 * 12288 B = 14745600 B = 14.0625MB ≈ 14.06MB
1M = 2^20
- 因为有
200道
,且每毫米10道,故外半径 - 内半径 = 20 mm = 2 cm,内半径 = 22 cm / 2 = 11 cm ,故外半径 = 11 + 2 = 13 cm,外周长 = 外半径 * 2 * π = 816.4 mm这里和题目所用单位毫米mm保持一致
最外层位密度 = 磁道容量 / 外层周长 = 12288 * 8 b / 816.4 mm ≈ 120.41 b/mm = 120 b/mm向下取整
最内层位密度 = 磁道容量 / 内层周长 = 12288 * 8 b / (π * 220mm) ≈ 142.304 b/mm = 142 b/mm向下取整
- 数据传输率 = 磁盘转速 * 磁道容量 = 120rps * 12288 B = 1474560 Bps = 1.40625 MB ≈ 1.4MBps
1M = 2^20
4.18
4.18
4.18
4.19
4.19
- 平均等待时间 = (1 / 转速 / 2) = 1 / 40rps / 2 * 1000 = 12.5ms,
这里单位ms和题目保持一致
- 平均存取时间 = 平均查找(找道)时间 + 平均等待时间 = 60 +12.5 ms = 72.5 ms
- 数据传输率 = 磁道容量 * 转速 = 96Kb * 40rps = 3840Kbps
4.20
4.20
- FM制:写1时,
电流在周期起始和中心处各反向一次
,写0时,电流在周期起始处反向一次
,特点:记录密度高
,具有自同步能力
,可靠性高
- MFM制: 写1时,
电流只在周期中心处反向一次
,写单个0时,电流不变
,连续写0时,电流在周期起始处翻转1次
特点:记录密度比FM提高1倍
,具有自同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