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着指头算算我已经离家十几个年头,每年回去的时间都是极短的,只有春节的时候才会回去。很多节日也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度过的,对于家乡的秋天只存在于自己脑海的记忆之中。
还记得小的时候上学那会,在我们那是没有五一、十一的假期的,我们放的都是农忙假,五一不放假,待到开始插秧的时候放一周的春种农忙假,同样十一不放假,待到秋收的时候放一周的秋收农忙假。所以我对家乡秋天最深的印象是掰玉米、割稻子。
那个时候农民种地还不是像现在一样,大部分采用机械化,在那个年代种什么都是人工的。记得家里当时有将近30亩田地,对于一个四口之家来说,那会我家在村里属于种粮大户了,好多人家只有几亩或者十几亩的土地。我的父亲和母亲是要强的人,从不让我与哥哥干农活,做什么都是他们自己来,他们只要我们读书就好,每年的秋天二老都要从初秋忙到入冬,才能将家里三十多亩地的庄稼和草料收拾妥当。也只有这深冬的季节二老才会有那么几天得以喘息的时间。
家乡的秋天到处都是金灿灿等待收割的水稻,稻田一片连着一片,让人一眼望不到头,稻穗因为成熟而低垂着头,随风而动,那时候的小伙伴都喜欢在田埂上奔跑、大叫,仿佛小小年纪就有无数要诉说的话和需要宣泄的情绪一般。
除了水稻,家乡的农作物最多的是玉米,待到秋季成熟时,所有的玉米秸秆都变成了黄色的,叶子也会枯萎,随着风声发出沙沙的响声,玉米被玉米皮包裹着,挺立着直插云天,那个时候没有小朋友喜欢到玉米地玩耍,因为秋天的玉米叶仿佛变得更加坚固起来,刮在脸上、身上直叫人疼的发出嘶嘶的声音。
北方数目多以杨树、柳树和松树为主,一般树叶都会黄的很晚,基本要等到秋收以后,天气气温极低的时候树叶才会纷纷变黄掉落。最先掉落的是柳树,弯弯的柳叶变黄后随风飘摇,最后散落一地。记得那会学校的道旁绿化树就是柳树,每天值日的小伙伴们都要一大早抱着扫把清扫落叶。落叶虽美,但对于那会儿的我们还不是很懂得欣赏,每天都会抱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柳叶掉落下来。
接着就会是杨树叶飘落,杨树多半长得更加高大,他的落叶虽没有柳叶那般唯美,却也更加显得潇洒,杨树多半在田间的防风带上种植,他不会给小伙伴们带来任何的烦恼,待到叶落后他依然挺拔如初,随风摇摆,发出呜呜的响声。
落叶起初都是黄灿灿的,甚是招人喜爱,可是待到他们飘落后会慢慢变成灰色,然后变黑,仿佛开始腐烂,但随着温度的降低、加上北方气候干燥,落叶最终风干成灰黑色,散落在各处。每每此时有一些柴草和草料比较少的农户,就会带着耙子,到山上的树林里,收集树叶回家饲养牛羊或者烧火做饭、取暖用。
松树,是我们那里冬季唯一可见的绿色,北方的冬天要么是白茫茫的雪原、要么是焦黄的土地,一眼望去很难瞅见绿色,而远处大山上的松林,是这冬季里的唯一一抹绿色,在政府或者学校的绿化带里也时常会有松树的影子。
随着秋季的深入,草木陆续凋零,这是大片的枯草从下是田鼠、野兔、野鸡的绝好藏身处,但是等到庄稼收拾好以后,家里有牛羊的农户们,就会每日赶着自己的牛群、羊群到山里、田里来放牧,让自家的牛羊大块、放肆的啃食漫山遍野的枯草,好使他们更快的育肥,有足够的的脂肪可以度过即将到来的严冬。
家乡的秋天是忙碌的,每个人都步履匆匆,穿梭在田间;
家乡的秋天是喜悦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因丰收而带来的笑容;
家乡的秋天是金黄色的,那是成熟的庄稼向人们招展的双手;
家乡的秋天,存在于我的脑海深处,这些景象经常会不自觉的出现在我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