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哲学史》(一)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我认为这一部分,作为整本书的开头,作者回答了“中国人的信仰”这一问题,可以看作是对“中国人普遍缺少信仰”这一论断的反驳。

        作者所理解的宗教,就是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

        信仰各种宗教的民族,是从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中体验超道德价值(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而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中国人关心的是哲学,而不是宗教,在哲学里满足了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也在哲学里表达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

        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这是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通过哲学而熟悉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因为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

        最后,作者定论,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

        故而,中国人的普遍信仰不是哪一门宗教,而是比宗教更为纯粹、价值更高的的哲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