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是推动党员、群众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关键环节。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突出“差异化、分众化、互动化”,构建基层理论宣讲新格局,增强基层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生命力。
构建“差异化宣讲"新格局。面对理论素养、知识结构和教育背景差异较大的群众,宣讲者要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讲,确保宣讲取得好效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在宣讲时,宣讲者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活“大道理”、讲透“大理论”;要结合群众身边的实际案例,以身边人身边事激发情感共鸣;要用群众易于接受、乡土风味浓厚的表达方式开展宣讲。
打造“分众化宣讲”新模式。针对不同特点的受众群体,要坚持因材施教,努力做到宣讲主体分众化、宣讲对象分众化、宣讲内容分众化。一是宣讲主体分众化。要发挥领导干部、理论专家、“百姓名嘴”等不同群体的优势,让领导干部带头讲、理论专家示范讲、“百姓名嘴”生动讲。二是宣讲对象分众化。为提高宣讲内容与受众需求的契合度,要把宣讲对象分为企业人员、学校师生、社区居民、进城务工人员等不同群体,按需宣讲、精准“滴灌"。三是宣讲内容分众化。要根据宣讲主体所熟悉的领域合理安排宣讲内容,例如,让领导干部讲政策、理论专家学者讲理论、基层党员讲故事,切实做到专业解读、科学宣讲。
贯通“互动化宣讲"新渠道。要打破“一人讲、多人听”的传统宣讲方式,拓展“主客体互动”“线上线下互动"的新渠道,增强基层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生命力。要加强主客体之间的互动,通过主问客答、客问主答等方式,实现主客体双向沟通,提升宣讲实效;要加强线下线上的互动,既用好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又用好语音、视频等载体,坦诚沟通,把理论讲透、把政策说清,实打实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进而凝聚广泛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