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年味?

2月1日是大年初五,武汉数十万市民涌往归元寺上香祭拜财神爷的报道抢在各大网站颇为抢眼,从媒体发表的照片看,现场人潮汹涌,火光遍地,浓烟遮天蔽日,为了确保安全,武汉警方出动上千警员维持秩序,确保安全。

大年初五是祭财神,是我国许多地方的传统民俗,公众有一些传统仪式,本也在情理之中,浏览今天各网站关于这条新闻下面的跟帖中,不乏有斥迎财神为封建迷信者,这当然失之片面,并不恰当。

但是,今天媒体图片报道中呈现的场景,的确让人看了觉得不是滋味。数十万人涌向一座寺庙,类似这样大规模的人群自发性集结,点火焚香,极易引发踩踏、火灾等事故,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公安机关迫于无奈,节假日出动上千警力,耗费了大量警务资源。更重要的是,在如今大半个中国雾霾密布的今天,这种点火焚香,浓烟弥漫的现象,实在为春节的喜庆增添了几份不和谐的色彩。

民间习俗,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与符号,尤其春节期间的各种风俗,为广大公众喜闻乐见,这些活动的举办,增加了公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理应受到社会的理解与尊重。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每一种习俗,大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理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像燃放烟花爆竹,从根本上讲,那时农业文明的产物,大年三十,除夕之夜,闲下来一家聚在一起,在空旷的院落里燃放烟花爆竹,火树银花,划破夜空,在万籁俱寂之中,自有一番热烈与喜庆,所谓驱邪镇妖,反倒在其次。

但是,如今,当我们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物换星移,这一乡间习俗带入城市,就不啻是一场灾难。20多年前北京在全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本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但是,一些百姓不理解,而一些所谓民俗学家也认为过年没有烟花爆竹声,就没了过年的气氛,反对禁放。这些专家学者的声音通过大众媒体推波助澜,增加了禁放难度,后来“禁放”改为“限放”,政令的摇摆,几年禁放的效果一度化为乌有。媒体上常见有人一次斥资数万购买烟花爆竹找地方肆无忌惮燃放,放炮变成炫富之举,让这一陋习变得更加恶俗。

归元寺里祭财神,同样可作如是观。当年农业时代,归元寺地处僻静之地,每逢初五,寺庙周边民众到庙里上香祭拜,讨个彩头,无可厚非,但如今武汉已是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再要搞财神祭拜活动,那就是今天这番数十万人潮涌动,烟熏火燎的可怕场景,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实在到了应该改一改的时候。

当然,移风易俗需要时间和耐心,不可鲁莽行事,但是,文化的生命力重在创新,只有适应社会环境变化不断创新的传统才是富有生命力的。那种认为没有烟火爆竹就没有了年味的观点,是打着保卫传统的旗号因循守旧,也是低估了社会公众创新传统的能力与动力。据媒体报道,今年各地城市里放炮的人明显减少,烟花爆竹销售摊点遇冷,说明经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也由于公众对雾霾笼罩感动身受,公众已经不再认为“炮声四起”才代表着年味,我们的传统习俗,只有不断创新中,才能适应现代文明。

(本文是作者为2月2日出版的新京报代拟的社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自20世纪初在美国诞生市场营销这门学科以来,关于市场营销的理论就受到广泛关注。在无数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操作者的...
    天马酒仙阅读 3,098评论 0 1
  • “年”字最早的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表示庄稼成熟,即“年成。古时候所谓的“年成”指的就是这个。因此古代的...
    Charles远仁阅读 1,426评论 9 10
  • 一、基本概念 CoreAnimation 可用在 Mac OS X和iOS平台 CoreAnimation 的动画...
    Mitchell阅读 2,469评论 1 16
  • 晨起动征铎,携一身寒意;晚归戴薄雨,抖一室苍凉。萧瑟如斯之秋,不欲赋诗,无关他想,唯一词而已——秋思。 ...
    心若红莲阅读 727评论 1 4
  • 我爱文学作品,我喜欢读各类作家的作品,曾读过无数作家的好作品,对于我这种狂热于读文学作品的人来说,应该学着自己动手...
    雪山之子阅读 19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