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烘烤了一天的太阳缓缓从地平线落下,夜幕降临,晚风轻拂,带来丝丝凉意。在家吹了一天空调的人们陆续走出家门,来到凤西广场,享受着这悠闲的夏夜时光。
道路两旁摆满了各种摊位,空气中弥漫着美食的香味,小商小贩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孩子们的目光总是不自觉被卖玩具的摊位吸引。
走进凤西广场南门,就被衍舞艺术的户外展演牌子所吸引。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们围在那里,看孩子们的表演。灯光亮起,孩子们像翩翩起舞的蝴蝶,迈着轻快的舞姿,登上舞台。随着音乐的响起,她们翩然起舞。随着音乐的节拍,她们时而踮起脚尖,时而用小手在空中划出柔美的弧线。她们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尽情绽放着自己的美丽。她们微笑的脸上写满认真,每个动作都带着蓬勃的生命力,仿佛把整个夏日的阳光都装进了舞蹈里。音乐在变,跳舞的小朋友换了一波又一波,不变的,是她们给这个夏夜带来的美的享受。
往那边的角落望过去,是一群跳广场舞的大妈,她们并没有受孩子们音乐的影响,而是沉浸在自己的音乐里,跳着属于她们自己的舞蹈。突然想起了李商隐那句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对于舞蹈的热爱,对于生命的热爱,从来都是不分年龄的。
轮滑的孩子们像一条条小鱼,从你身旁掠过,很快又划走了。偌大的广场,就是他们自由飞翔的舞台。
长椅上,坐满了休息的人们,偶尔碰到熟人,坐下来聊会天。或者,静静地坐着,享受着凉风的吹拂,也是无比惬意。
这样充满烟火气的夏夜,怎能不让人心生欢喜?
记忆瞬间被拉回了我的小时候,属于我的夏夜,不再是空调,西瓜,冰激凌占据的夏夜。
小时候的我们,住在偏远的山村。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霓虹灯的照耀让夜晚亮如白昼。夜晚恢复了它的本来模样,漆黑的夜空,最能看到明亮的星星。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张衡和奶奶在院子里数星星。所以我总是学着张衡的样子,搬个凳子在院子里数星星。北斗七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我总是顺着它去找夜空中最亮的北极星。那时候的我们,也会看着天空的银河,幻想牛郎织女相会的场景。月光如流水,倾泻在院子里时,星星就躲了起来,原本漆黑的夜空,总会被月光照得亮堂堂的。月宫里真的有嫦娥吗?月亮上的黑影,真的是嫦娥在起舞吗?对着月亮,我总是有很多幻想。直到有一天,我从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月宫里根本没有嫦娥》,我还难过了好久。我不相信,那美丽的嫦娥仙子,那活泼可爱的玉兔,怎么可能不存在呢?
大人们总是坐在院子里聊天,作为小孩子,我们就在院子里疯跑。最开心的,就是捉萤火虫。别看电视里面,人们捉一大把萤火虫,像星星一样闪着光,有多唯美浪漫。实际上的萤火虫,长得并不好看。它个头小小的,全身都是黑色的,还有一股难闻的味道。不过我们还是很喜欢它。它们就像黑夜的掌灯人,提着它的小灯笼,用它微弱的光芒,诉说着仲夏夜的秘密。我们边追它,边喊:蠡娄蠡娄来我家,红豆焖饭配北瓜。
记得那年夏天,《白眉大侠》热播,由于十点才开播,所以在十点之前大人是不让开电视机的,大人们在院子里聊天,我们就只能百无聊赖地数着星星,等啊,盼啊,时间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走着,好不容易熬到了九点五十,终于可以开电视了。“刀,是什么样的刀?金丝大环刀。剑,是什么样的剑?闭月羞光剑……”在这样的歌曲声中,我们开启了等候已久的馈赠。大家全都聚在我家里,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视机,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大家时而拍手叫好,时而捶胸顿足,仿佛跟着主角,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冒险。如今,电视剧的情节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但是每晚期待开播的那种心情,仍记忆犹新。
乡村的夜晚,有虫鸣,有蛙叫。宁静的夏夜,有星星,有月光。我们小孩子奔跑的身影,那无忧无虑的笑声,虽已远去,却又近在眼前。
那年,我们扇着蒲扇,讲着故事,看着电视,就是一个夏天。
那时,我还是个孩子。